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說過舅父的故事之後,這裏先插一段,談談童年時的世界盃回憶。

第一次觀看世界盃是1986年的暑假,應該是小學一年班。那時候,其實不很懂足球比賽規則,但很喜歡統計數字,於是經常自己製作各隊對壘圖表。最記得根據分組賽的成績,很自信地預測丹麥隊會奪冠,因為丹麥在分組賽三場全勝,數據上是各隊之冠。怎料丹麥到了十六強,就大敗給西班牙。而那一屆在墨西哥主辦,直播時間是香港的凌晨二時、六時,這也是首次得到「睇波要半夜睇」的概念。

到了1990年那屆,開始懂得足球規例,而印象最深的,就是揭幕戰喀麥隆擊敗了上屆冠軍阿根廷,那是我對非洲球隊感興趣的開端。那一屆喀麥隆其實是真正的主角,另一位明星自然是老將米拿,配合他演出的諧角則有哥倫比亞出擊守門員希基達;那時候的球員很有個人風格,而且很卡通化。喀麥隆那屆在八強還差點擊敗英格蘭,到了最後關頭才反勝為敗,那是很戲劇性的挑戰者傳說,非洲球隊至今都沒有超過那屆喀麥隆的成就。

1994年則是中學階段,同學會約在家中睇波,那一屆我也是支持非洲球隊,這次是尼日利亞。當時那一隊尼日利亞很有星味,骨幹是1989年世青盃亞軍的成員,不過我記得他們,很大程度是因為剛開始玩電腦足球遊戲,發現尼日利亞球員的平均值出奇地高。而在球場上,他們的技術也是非常出眾,例如 Jay Jay 奧高查、耶堅尼、艾摩卡治、佐治之類,都很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後尼日利亞力壓阿根廷,以小組首名出線,十六強加時僅負意大利出局。

1998年那屆,我是回港放暑假的大學生,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巴西和朗拿度在決賽的神祕失準,不過我同樣記得尼日利亞的奇怪表現。這屆尼日利亞在上屆原班人馬以外,又多了簡奴等新星,又是在小組首名出線,這次是力壓勁旅西班牙,不過到了十六強,卻令人意外地以1:4被丹麥KO。那時候的直覺就是一場假波,不只是源自比數,也是尼日利亞球員在球場上的態度。

自此,基本上每屆世界盃都有觀看,但就遠不如小時候那麼投入。一個原因是世界盃的新意和驚喜始終不及當年,而且越來越規律化,再也沒有小時後看動漫的那種情懷。在觀賞角度,美斯帶來的驚喜和話題性,自然永遠不及馬勒當拿;當現在的世界盃連怎樣唱國歌、能否帶標語也要規範,又怎不令人懷念前全球化冷戰時代類似華山論劍的舊世界盃?

▶️ 延伸視頻:《腳下魔法・叛逆拉美》作者李文雋:美斯最後一屆世界盃:就算奪冠,也不能成為馬勒當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4q4pj2LL5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