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究竟是否每一個在六十年代被送到中國大陸讀書的左派子女,都是悲劇收場?自然不是,也有因為見識了真相,日後事業都非常有成。另外還有一些在文革發生前,就當機立斷回港,避過一劫,最終移居海外,完全淡出香港左派圈子。總之人生從來都是立體的,例如舅父其中一位同班同學楊新兒。

這位楊女士的上一代是愛國商人,家底豐厚,而依然願意送女兒到香港的左派學校,再送到中國大陸讀書,必然有一定的真信仰。雖然有些案例顯示,富人送子女到被主流社會看輕的香港左派學校,也有政治對沖(hedging)的意味,例如「船王」董浩雲將政治、經濟生涯放在右派的台灣、美國,卻將愛子建華送到中華中學,成了梁愛詩的同學,就很有「先見之明」。但據家人憶述,楊女士家庭應沒有太多其他計算,也許是跟大隊,最終就在舅父的同期到廣州讀書,也就是和吳力波、方振武那幾位同屆。

不過楊女士在文革前的1965年暑假就主動退學,離開廣州回港,回到香港的左校,避過了文革歲月,更不用上山下鄉,雖然也遇上香港的六七暴動,但畢竟賺回幾年青春。具體原因如何,不得而知,但從日後經歷,或能推想一二。

與此同時,一位小學會考全港第一、然後就讀傳統名校聖保羅書院的高材生,則在文革開始前夕的1966年初首次回廣州探親,被「啟蒙」了愛國思想,才逐步投入左派青年圈子,然後同樣就讀傳統名校的弟弟、妹妹,都因為六七暴動而坐牢。他以為中共會提前收回香港,本來已放棄溫習,及至「收回」不成,還是在香港大學數學系一級榮譽畢業,可見其天資。然後他被吸納到培僑中學教書,成為最年輕的老師之一,認識了楊新兒,這是左派圈子的才子佳(富)人結合。

楊新兒的丈夫,自然就是後來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

據說楊新兒的童年經歷、之後的所見所聞,令她對政治很有戒心,也不希望丈夫從政。最後丈夫還是走上全職政治的道路,楊新兒則看淡香港,移民加拿大,令曾鈺成在港英時代第一次競選立法局議員時,被稱為「太空成」。二人分居後離婚,楊新兒的生意據說做得很成功,例如某著名旅行產品就是她代理。

曾鈺成後來則迎娶了培僑一位老師、更願意一起公眾活動的伍嘉敏女士,當第二任妻子。有趣的是和前妻一樣,這位第二任妻子也有加拿大護照。為甚麼以曾鈺成的過人履歷,始終做不到香港一把手,在這個極左時代,自然大有玄機。不過這些故事,就留待第二卷再談了。

▶️ 延伸視頻:精英變奴才,「一黨專政好」:高永文「二十大學習心得」解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qqIWWNTD0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