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舅父離世,不過是幾個月前的事。

那時候,香港經歷了疫情最嚴重的時刻,每日都有幾百人死亡,醫院屍疊屍的照片非常震撼,加上全民檢測的傳聞、方艙醫院的配置,都令不少人不分立場,在那時候決定離港避疫。假如香港還是前國安法時代的舊香港,就算由同一批建制派管治,政策也不可能反智如此,但那是另一題目,歷史自然會給予應有交代。我的父母一直不希望離開香港,但上述這些理由,終於令我成功勸說他們離港暫住;而母親離港時特別不情願,包括有第六感,覺得再也不能見舅父一面。

果然,疫情期間,全港醫院的病人都是重災區,這和西方先為醫院病人打針的次序剛好相反。不久後,舅父確診武漢肺炎。雖然醫院有安排他打針,還是痊癒了,但身體明顯進一步虛弱了很多。不到一個月後,我們收到醫院通知,說舅父一天食飯的時候吞吐不適,也就是「哽親」,想不到就這樣失救,大概是身體機能已經嚴重弱化,就過世了。

假如在太平盛世發生,大家都會很難接受。但這些年,香港發生甚麼事情都不會奇怪,什麼樣的事都有心理準備,雖然這樣的離開有點太輕巧的感覺,但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那時候的香港風聲鶴唳,沒有多少人願意到殯儀館。父母在外,我們還在香港的親人本來就不多,和舅父有親戚關係的,也不想「冒險」處理後事。母親想過回去處理,但當時入境必須隔離21日的規定,基本上防止了大部份奔喪的可能性,更不用說打算奔喪的人本身也是老人家。

結果,我找了一位從事殯儀社企的朋友,也就是我訪問過的「一切從簡」遺體收復師 Pasu,協助打點舅父的一切後事,儀式也是網上直播。我訪問他時,沒有想過不久自己就要使用他的服務,而他告知疫情期間,天天都有這樣的工作,一切的殯喪常態都打破了,反而令殯儀社企成為香港唯一忙碌的業務,李市長說的「生意好呀」,實在充滿黑色幽默。他的心境,和背後反映疫情以外的政策、政治,一切盡在不言中。

對舅父而言,也許,這才是人生最瀟灑的一刻。一切從簡,精神上,物質上,態度上,如果真的能夠,就好了。

▶️ 延伸視頻:遺體修復師伍桂麟

Omicron疫情下香港屍叠屍、遺體火化前腐爛慘況,誰之過?(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vl3g1XB-7Q

每天都要面對死人,如何控制情緒、又不致麻木?(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OodVxbiZ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