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南非世界盃以前,無論主辦國球隊多麼不濟,也起碼打進次圈;就是作為首支首圈出局的主辦國,南非也曾三度打入決賽周,曾獲非洲國家盃冠軍。世界盃主辦權落入從未打入決賽周、水平在亞洲也屬二流的卡塔爾,不但讓主辦權和國家實力完全脫鈎,也是相信卡塔爾國家隊不會過分失禮,這其實是對卡塔爾的體育僱傭兵政策的變相默許。

須知十多年前,國際足協修改條例,規定需住滿一定期限才可入籍,就是為卡塔爾「度身訂做」,以阻撓當時卡塔爾引進巴西前鋒艾爾頓、達達、李安盧等創舉——這不同德國隊吸納新移民,卻更像球會主動購入球員。

值得思考的是,國際足協是否鼓勵卡塔爾這類「國家隊」的組成。雖然不少國家都有大量歸化球員,這也屬全球化時代普遍現象,但相關球員通常是移民後裔落地生根。卡塔爾這類國家卻人口極少,要在體育項目爭取成績,只能直接邀請運動員以優才身份入籍,本質上與商業球會的買賣毫無分別。選擇入籍的「外援」,也不會基於對卡塔爾的歸屬感而歸化,只會考慮整個「package」;至於比賽後是否留在「國家」,更無關宏旨。

說到底,國際足協始終把足球與民族主義掛鈎,否則也不用強調以國家為單位,不用拒絕大量非獨立地方的會員申請,也不用連波斯尼亞足總由三族輪換主席這樣的「違反正常國家行為」也要干涉。

當時卡塔爾被視為破壞規矩,曾被威脅制裁,但卡塔爾的僱傭兵化並沒有根治。就算卡塔爾申辦團也貫徹僱傭色彩:當時競爭對手英格蘭是由本國王子、首相、球星碧咸領軍,卡塔爾的宣傳王牌卻是施丹和哥迪奧拿。雖然在過去幾年,卡塔爾國家隊的「真本土」球員多了很多,但在這一屆,「轉會」的歸化球員起碼還是有7人,分別出生於葡萄牙、加納、法國、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巴林、蘇丹,居於各隊之冠。

世盃舉行初年,希特拉與墨索里尼以滅人國、強徵兵等方式吸納球員,遭廣泛批評;「卡塔爾模式」是「國家球會化」,雖為和平演變,衝擊同樣可大可小。要是有一天,Elon Musk和某窮國達成協議,買斷一塊土地「立國」,並以經營球會的方式請球星入籍「Tesla / Twitter國家隊」,其他國家會怎回應?卡塔爾國王其實就是Elon Musk,主辦世界盃是為了打造公司(國家)品牌,對人文關懷的元素從來不重視,這一點,其實也和Elon Musk收購Twitter一樣。

▶️延伸視頻:獨裁者的僱傭兵:中國陶輝、北韓陶輝與烏干達陶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dbMIqYInG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