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對美國而言,香港的腹地主要屬於海洋屬性,從太平洋望向西邊,卻是另一種香港故事。

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英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隨著其全球網絡的建立日漸增強,為了與之競爭,美國同樣希望把勢力擴展至遠東地區,也看中了香港的地緣政治位置。當時美國的主流地緣政治策略認為,對亞洲一定程度的政治、海權控制,能夠為美國增加對外出口,有助其經濟發展;馬漢的《海權論》即提到,曾經與香港互為倚角的夏威夷群島能夠作為跳板,幫助美國進一步前進遠東,而最終美國也協助夏威夷親美勢力推翻了夏威夷王國,將之變成美國領土。[1] 然而夏威夷對美國大戰略而言並不足夠,因為它孤懸海外,很難結合其他地方為腹地,頂多能作為中轉站,美國還需要更多在亞洲的據點。位於菲律賓的蘇比克灣成了下一個前線據點,有助夏威夷防線的建立,但位處南海的菲律賓距離中國華北及滿洲、即當時的美國經濟利益重心,還是有一段距離。[2] 因此,香港就被用作連接東南亞、中國沿岸腹地的補給、轉運據點,自19世紀開始,便是美國太平洋貿易的重要戰略。[3]

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和蘇聯二元對立的冷戰格局逐漸形成,為了對抗共產勢力的擴張,美國進一步參與亞洲事務,香港擁有龐大腹地的現狀,也進一步進入了美國外交政策的視線範圍。自韓戰開始,美國就將香港視為中國共產黨的對外經濟窗口,以及英美同盟的前線據點,也是圍堵共產勢力的關鍵一站,這些重要性加在一起,令香港在美國人眼中,絕非一個單純的殖民地可比,也不是與英國的香港政策完全相符,香港學者麥子均對此有詳細研究。[4] 為了實施對中國大陸的全面禁運,韓戰期間,美國對香港同樣實施了出口許可證制度,以免香港的大陸腹地通過這個英國殖民地得到突破,初期禁運的貨物種類較多,惟後來則擔心香港經濟崩潰會導致被中國共產黨出兵佔領,故稍為放寬容許出口的本地生活物資清單,才令香港得到「白手套」的空間至今。及至1960年代,香港已經有200多家美國公司,成為美國的遠東商業利益中心,而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和腹地的天然聯繫,也有了政治功能:美國明顯有意透過貿易強化香港與中國大陸的物質差距,以對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施加社會壓力。

與此同時,香港的腹地不只是連接了中國大陸,同時也連接到東南亞,並可以直接為美國服務。越戰期間,美國長期利用香港轉運軍需品至戰場,而由於香港靠近美軍的作戰前線,同時具有良好的港口設施,同時被用作海軍休假的休養恢復據點。到了1965年,每天平均有14架美國軍機使用啟德機場升降;1966年,美國軍艦進出香港的次數超過400次,這些都是東南亞作為香港腹地才會衍生的。[5] 這種聯繫,又進一步加強了美國和香港的經貿關係:1960年代的香港是出口主導的經濟體,主要出口貨品包括紡織品、電子零件等,而美國則是香港的最大出口市場,早就超越了宗主國英國,也超越了當時經濟一片肅殺的中國大陸。跟隨工業生產的還有旅遊業,靠著渡假美軍的消費,香港旅遊業得以蓬勃發展,乃至成為區域龍頭。[6] 

1972年後,隨著尼克遜總統訪問北京,美中關係逐步緩和,香港此前作為最大情報基地的地位雖然不如從前重要,但同時因應中美兩國的貿易發展,香港作為中國腹地門戶的經濟價值,對美國反而更趨明顯。而且在經濟價值以外,香港也成為美國軍事戰略的重要一環。

1979 年起,美國開始推動《航行自由計畫》,利用美軍在全球的機動部署,支持其商業活動。而航行自由是維持美國全球霸權的重要一環,與布列敦森林體制、美元獨霸、自由貿易等政策,共同構成美國建構的國際秩序。[7] 南中國海在其中佔有重要位置,牽涉美國在昔日亞太、今日印太地區、乃至全球的經濟利益,而在《航行自由計劃》正式出現之前,早在1950年代開始,為圍堵共產勢力,美國便與亞洲各國簽訂協議,建立「第一島鏈」軍事防禦網絡。「第一島鏈」北起日本、朝鮮半島,利用日本橫須賀作為核心基地,輻射至沖繩、佐世堡、岩國、南韓釜山、鎮海等多座軍港和海軍航空站,是美國西太平洋主要基地群。[8] 南部則以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連同鄰近地區的菲律賓等盟友,建立共同防禦體系。在香港主權移交前,香港是美國太平洋第七艦隊及印度洋第五艦隊的交匯點,更是美國在南中國海的唯一海、空基地,英美兩國的軍事實力在此得到結合,確保巴士海峽到馬六甲海峽的航道安全。[9] 為甚麼中國以《港區國安法》改造香港,其中一個官方原因,就是擔心美國持續通過香港影響其腹地。

[1] 馬漢。1997。《海權論》。蕭偉中、梅然譯。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頁316-317。

[2] Livermore, Seward W. “American Naval-Base Policy in the Far East 1850-1914.”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vol. 13, no. 2, 1944, pp. 113–135. JSTOR, www.jstor.org/stable/3634608.

[3] 葉霖 。2018。在中國的影子下:美國對香港的外交政策1945-1972。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頁22-23。

[4] Mark, Chi-kwan (2010) Vietnam War tourists: US Naval visits to Hong Kong and British-American-Chinese relations, 1965–1968, Cold War History, 10:1, 1-28, DOI: 10.1080/14682740902837001

[5] 林碧雲。2009。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之決策分析。

[6] Mark, Chi-kwan (2010) Vietnam War tourists: US Naval visits to Hong Kong and British-American-Chinese relations, 1965–1968, Cold War History, 10:1, 1-28, DOI: 10.1080/14682740902837001

[7] 謝志淵。2020。美國南海「航行自由」與中共島礁軍事化爭端之研究。國防雜誌 / National Defense Journal. Vol. 35 Issue 2, p23-52.。

[8] 劉承宗。2016。美國軍事圍堵中共的部署與影響。藝見學刊. p69-84。

[9] 劉承宗。2016。中共駐軍香港的影響。問題與研究 / Wenti Yu Yanjiu. Vol. 36 Issue 8, p43-54。

▶️ 延伸視頻:關島香港教授Dr Kevin Ho:為何選擇距離香港最近的美國領土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FGQXMl2xU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