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外婆一直很少對外透露自己的《大公報》家庭,更不用說透露自己也在《大公報》工作,即使對我也很少提,而我母親也同樣繼承了這種神經兮兮的感覺。背後原因眾多,由政治、社會、教育到文化、心理都有,其中一個我知道的考慮,就是左派圈子流傳會被港英政府列入「黑名單」,衣食住行都會受到「打壓」。我小時候也(偷)聽過她們轉述這類故事,誰的兒子因為家庭左派背景報讀香港大學失敗、誰的兒子報考公務員失敗、誰不過走過羅湖橋探親就被列入黑名單之類,不一而足。

就這個問題,我長大後,接觸過不少雙方面的前輩,大致理解出一個脈絡;當然,只是我個人理解。

打壓不是不存在,但以我所知,基本上,只局限在公務員招募過程,而且也不是沒有彈性,因為反例也很多。昔日香港社會並不富裕,公務員薪高糧準,被當作鐵飯碗,不少香港人的社會上流階梯,就是讀好書、考入港大、然後加入政府,一生就衣食無休。港英也偏好挑選大學畢業、英文好、但缺乏菱角、四平八穩、沒有明顯政治思考能力的人當政務官,港大畢業生鄭月娥就是典型例子。招募過程中,政務官一級也確實有家庭背景調查,而我也確實聽過因為參與左派運動而被解僱的人。其實港英政府當時與英國本部、其他英國殖民地依然有很多內部互通,就防範共黨滲入政府這點,就算是英國本部也有審查,這本來就是冷戰時代的常態。

但與此同時,港英政府卻很鼓勵左派背景的精英融入香港主流社會,就像英國本土的左派精英從不會受到社會歧視。不少冷戰時代的香港專業人士,都有旗幟鮮明的左派背景,典型例子是左派望族廖恩德家族。廖恩德是西醫,國民黨左派元老廖仲愷家族的親戚(廖仲愷的兒子廖承志、孫子廖暉都做過港澳辦主任),是中共重點統戰對象,新華社香港分社診所的所長、廣東省政協,這些港英政府知道得一清二楚。但廖恩德的子女,在香港都受到最好的教育,例如兒子廖子明就讀香港華仁書院,女兒廖瑤珠就讀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然後都升讀香港大學,再成為香港的執業大律師,無論是財富還是社會地位,都是一等一。後來廖瑤珠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當時香港的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很少,比現在「含金量」大得多),廖子明甚至加入港英政府成為司法部法官,後來更成為上訴庭法官,但他的親中立場和背景從無掩飾過。假如港英像今日「新香港」政府那樣全方位打壓,廖子明怎麼可能在政府內長期位高權重?提起他,因為我畢業回港後,曾經在一個論壇和他同台,他那極度保守的政見,連席間其他建制派背後也笑稱為「古老石山」。

我也聽過不只一位左派元老笑說「很感激英國人」,因為英國人雖然不讓他們當公務員、或在官立學校工作,卻對他們做生意中門大開,而且多方鼓勵,所以他們反而成功發達,然後又在英國置業,投桃報李。這種「感激」論並非犬儒,也並非純粹開玩笑,而是發自內心的。霍英東是更好的例子:他雖然在港英時代沒有勳章,但他的資產卻越滾越大,英國人的默許和實質支持,必不可少。相較下,今日「新香港」對黃店(哪怕只是小店)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更顯得「感激英國人」理論是多麼真摯。

就算是勳章,英國也會對那些對大英帝國有貢獻的左派人士授勳,例如馬共總書記陳平雖然是英國人對手,對英國而言可說「滿手血腥」,但因為他在二戰協助盟軍反日,就在蒙哥馬利元帥手上得到英國的「緬甸之星」勳章。

港英政府自然有「黑名單」,在左派機構工作的人自然有政治部的檔案,但這並非奇事,基本上任何國家都有類似檔案存在,只是因為中國這方面的「檔案」更無孔不入一萬倍、「家庭成份」影響比香港大一萬倍,左派中人有了代入感,將自己最熟悉的那一套以己度人,投放在港英政府身上,才會將這一面無限擴大。而中共有關部門自然也是刻意在自己的「群眾」當中傳播這種恐懼,除了加強「愛國教育」、灌輸對港英殖民管治的仇恨,也是要斷絕他們「投奔自由」的念頭和後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看今天「新香港」如何「清一色」,就明白昔日左派家庭恐懼的投射,究竟是甚麼回事。

▶️延伸視頻:悼念李怡前輩:感謝《失敗者回憶錄》給我的人生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6Xmcg2fGw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