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外婆來自無錫上海一帶,煮得一手好菜。不過其實我小時候,並不懂得欣賞,而且也大多是每年過年那天,才會吃到她的小菜,當然也會有其他時候客串一下。

她最愛煮的是獅子頭、粉蒸肉丸。小時候不太喜歡,覺得獅子頭不就是一團肉,而且很bulky;粉蒸肉丸的外型則很奇怪,有點似外星微生物般骸人。

直到讀大學開始,才懂得欣賞上海菜,而且物極必反,變得非常喜愛。在美國讀書期間,紐約唐人街有一間鹿鳴春,店內的蟹粉小籠包實在太精采,雖然我很怕唐人街的髒亂,但還是每次路過紐約,都專門光顧。後來我把這店鋪介紹給一些香港青年,他們笑說冒著被小粉紅騷擾的風險,也值得。

然後在香港,出現了一些長輩聚會,經常都選擇中環的上海總會,外婆、母親也愛到那裏。上海總會的清湯獅子頭,套用飲食系KOL的術語,「絕對是將獅子頭的柔軟度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假如再加入蟹粉(我是很忠誠的「蟹粉粉」),就更完美,「更有質感」。而那裏的粉蒸肉丸也很不錯,而且食多了以後,發現其實味道還不如外婆自家製。

後來才知道,這間上海總會可算是香港「上海幫的馬會」,中國改革開放時成立,統戰和上海有淵源的香港社會賢達,創辦人是昔日的市政局議員黃夢花,有不少富豪長期光顧。接著從學術研究,逐漸明白「香港上海幫」其實就是舊上海作為「上一個香港」的下一代,昔日上海淪陷、富豪都走到香港,港英又刻意扶植上海幫制衡廣東人,於是就有了這一個特殊階層。

在上海總會不時聽到正宗上海話,在中國今日打壓一切地域特色的時候,雖然說不上感到親切,但也足以反映香港的多元。

可惜香港也要步上海的後塵,情何以堪。

▶️ 延伸視頻:上海生與死,與50年代的「小上海」香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f-BiqpC4-M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