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連林鄭月娥、梁振英、葉劉淑儀也對她致哀、歌功頌德,昔日香港權貴其實沒有一個不受她恩惠,就算不方便公開表達不捨之情,作為一個人的底線,起碼應該是不去借題發揮、去為新政權表忠。但「新香港」深藍「精英」之中,始終有人希望走在最左位置,想不到現在比林鄭、葉劉、梁振英更左的角色,卻是昔日泛民領袖、在資深大律師名單排名依然高達十一的湯家驊。

日前湯家驊在《明報》撰文,評論英女王之死,每一句、每一字都貌似理性,其實卻在刻意貶低女王對香港人的重要性,曲解港英時代的真相,強化自己的愛國情懷,足以作為「新香港」範文,短短一文就大把嘢學,重點起碼多達十一個,我們可以稍作分析如下:

1. 湯家驊認為,香港人稱呼英女王為「事頭婆」、「老闆娘」,反映香港人對她「沒有什麼特別親切的感覺」。任何真香港人,都知道這才是最親切的感覺,因為當女王是自己人,對這意思刻意曲解的受眾,自然只有非香港人。就像湯家驊被「尊稱」為「十一哥」,這個「哥」字,按字面解釋,應該就是「特別親切的感覺」了,但有沒有任何一個人對「十一哥」懷有敬意?

2. 湯家驊刻意強調香港人對英女王沒有感情,很「務實」,英女王與香港的聯繫,輕輕巧巧,就是「在她名下」,香港人「走過了一段比較安穩、開放的成長過程」,彷彿這是輕而易舉、理所當然、阿貓阿狗都能做到的雞毛蒜皮小事。這話和羅家英日前的道歉,矮化英女王為一個普通「老人家」一樣,明顯不盡不實:如果那不過是在她「名下」,那今天難道不是在習近平「名下」?難道這樣的「名」不重要?假如重要,當時香港就算像他所言,不過走過「比較安穩、開放的成長過程」,那已經功德無量,這正是香港奇蹟的全部所有內容,又有哪個政權能做到?李家超?鄧炳強?

3. 湯家驊對英女王年近百歲駕崩,有獨到見解,認為這「代表着我們百多年寄人籬下的回憶也終於畫上句號了」。這句話非常有趣,「寄人籬下」,正是此刻全體真香港人的感覺,反而相較下,殖民時代卻能當家作主。一般人的理解是,「代表著我們不知會否長達百多年寄人籬下的生活,終於正式開始了」。

4. 更有趣的是,湯家驊說的「我們」,究竟是誰?自然不是一般香港人,甚至不是一般建制派,只是從前不能出頭的極左份子。這些任何政權都會看作是渣滓的極左份子,確是「百多年寄人籬下」,而湯家驊也說到重點:他們在1997年後依然「寄人籬下」,暗示2020年前的特區政府依然是「港英餘孽」,可謂殺人於無形;直到《港區國安法》的「二次回歸」,這批人才能翻身。否則怎可能要等到女王駕崩這一年,才算是「畫上句號」?

5. 湯家驊的前文後理,明顯認為英女王駕崩是一件好事,或起碼是正面的事,因為「她的離去容許我們更有決心向前看」。這是非常涼薄的一句話:要是女王不離去,香港人就不能有決心向前看?那就是說,最好對香港人好的人和事全部消失,香港人沒有了退路、沒有了回憶,才能有「決心」向「前」看。究竟怎樣的民族,才會對歷史沒有自信到這個地步?

6. 湯家驊特別強調,「始終在英國人統治下,中國人出不了頭」。諷刺的是,湯家驊(師兄)在皇仁書院以天天夾band的姿態畢業,然後適逢香港大學設立法律系,才有資格在當時無高材生主動選擇的情況下,誤打誤撞,成為精英。這全憑英國人的制度、法治、和容許一般人不分種族向上流動的政策。要是他在同期中國人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大,在文革中上山下鄉、開批鬥大會,恐怕連當劉夢熊的機會也沒有,如何有後來面對一眾天真爛漫的政治幼齒,也能「出得了頭」的幸運?

7. 但湯家驊卻又以自己的經歷為例,煞有介事地說,他「婉拒」港督衞奕信邀請他出任律政專員,而且是「想也不想便拒絕」,「因為我不相信在英國人管治下我們有當家作主的一天」。以這樣的方式表忠,雖然符合國情,可惜不能連戲:正如《獨立媒體》編輯非常勤力的爬文發現,湯家驊昔日受訪時,卻表示當時是因為六四事件解放軍鎮壓學運,覺得「恐共」,「不敢肯定回歸後能否接受一國兩制而留港」,所以基於不信任北京才拒絕。居然現在180度改變劇本,說是因為「不相信英國人」而拒絕。這是徹頭徹尾的顛倒黑白,即使是梁振英、林鄭月娥、葉劉淑儀,談起自己昔日的港英歲月,要打倒昨日的我,也未至於厚顏無恥到這地步。

8. 至於「想也不想便拒絕」,湯家驊幾年前的另一個訪問,卻提供了另一個答案,就是因為他「不想介入政治」,才決定拒絕,但期間畢竟想到如果當了律政專員就要代表政府處理政治之類,而自己那時候其實想繼續搵錢,自然不應介入政治。所以明顯是經過權衡,而不是「想也不想」。

9. 湯家驊說,如果他接受了衛奕信的任命,當上律政專員,對方承諾他「三年後」「極有可能」當上第一任華人律政司。此時此刻,衛奕信即使未死、也不會對質,自然是死無對證,但邏輯上就不很成立。相信上述對話發生在1989年,即六四事件後不久,而港英政府到了最後一天,依然是讓英國人馬富善出任律政司。假如英國曾打算讓這位置過渡到華人,不會因為湯家驊「斷然拒絕」,而不另找他人。湯家驊當年有沒有機會當律政司無從考證,此刻經常被「新香港」政圈傳說他想當律政司司長,卻是客觀事實。連女王駕崩,也要拿來自抬身價,令人眼界大開。

10. 湯家驊整篇文章連一句哀悼也沒有、一絲悼意也沒有,不斷暗示英女王很平凡、與香港人無關,結論是「任何人離去,我們也會覺得傷感。她的離去卻平添多一份莫名的惆悵」。前文後理,就是這樣「平凡」、這樣其實和香港人「無關」的人「離去」,居然有這麼多人哀悼,製造了思想混亂,真的太麻煩、太令人「惆悵」了。

11. 第十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甚麼是數典忘祖?這就是。

▶️延伸視頻:湯家驊「見過鬼怕黑」禁黑衣論:如果邏輯成立,新香港必須深化「反黑」的十一個方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WyqjN_XMIU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