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第三章,我們回顧了港英政府一步步獲得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大陸與離島的z過程和戰略思維,並觀察了港口對早期香港發展成國際樞紐的重要性。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英國政府雖然經過重重轉折,終於從日本手上重新接管香港,但已經不能單純依靠香港昔日的港口定位繼續發展,嶄新的地緣政治、國際經濟挑戰,讓殖民政府對重新規劃香港殖民地感到相當棘手。二戰後的美蘇冷戰,讓國際政治陷入二元對立的局面,與此同時的國共內戰及中共建政,亦令香港成了國際冷戰與中國內戰的延伸競技場,稍一不慎,管治隨時無疾而終。雪上加霜的還有中國局勢發展造成的難民潮,以及香港水資源不足等各種內憂外患,時任港督葛量洪的回憶錄就充份反映了接手這爛攤子的挑戰。我們今天也許難以想像當時的風雨飄搖,但不妨參考英國人布魯克家族建立的砂勞越王國,就是在二戰後主動放棄管治,情願「亡國」,可見當時的世界是如何天翻地覆。

為了回應戰後國際和區域政治的變動與不確定性,港英政府在重重限制之下,決定將香港「自古以來」、特別是開埠以來經營的自由港地位進一步大力強化,讓香港成為真正邁向國際的大都會,背後利益均沾的理念,有點像數十年前美國國務卿海約翰(John Milton Hay)為中國大陸宣佈的「門戶開放政策」,令香港能讓不同勢力在境內共存、卻又能避免它們的過度干預,也讓英國承擔了超然的國際仲裁者角色,從而在香港繼續獲取利益、且維持其統治地位。香港今天的國際都會遺產,不少都源自這自由港政策,背後有強烈的由下而上、無為而治、小政府大市場等一籃子思想,這也是其他中國城市要國際化時難望其項背的。2020年的《港區國安法》通過後,這些思想被一掃而空,香港還能否保住自由港傳統,大是疑問。

在本章裡,我們將順著香港開埠初期的時間軸,簡單回顧香港作為自由港的來龍去脈,與及自由港身份怎樣促成香港華人菁英與港英政府合作的崛起史。然後,我們會討論二戰後的國際與區域局勢發展,以及港英政府對此的戰略性回應,也就是自由港政策如何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反而得到強化,從而在冷戰找到需求更大的「白手套」的空間。最後則會討論香港主權移交後,特區政府建構「亞洲國際都會」這身份背後的「軟文化」,與及它與自由港政策兩者之間的關係。在進入這個故事之前,我們需要先行討論自由港的特點,從而解構自由港與香港國際地位之間的微妙互動。

▶️延伸視頻:《透視新加坡》版主Eric:新加坡吸走了香港多少資金和人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2CsAU9ITA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