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台灣戲院觀看《阿媽有咗第二個》,格外有感。

雖然是明買明賣的偶像電影,幾乎就是為姜濤度身訂造,情節也頗為老套,但不少觀眾都意外感到共鳴。而這種共鳴,除了親情、友情之類,似乎還是與社會現狀有關。就像Mirror忽然走紅,和2019年後香港人精力無處發洩、需要有造星的快感,有明顯關係一樣。

這電影的橋段,就是兩個兒子爭「阿媽」,一個是品學兼優的親生子柳應廷,另一個是「阿媽」從街頭帶回家簽下的artist,而經理人普遍稱呼旗下藝人為「仔仔女女」。阿媽心理上需要另一個「仔」,自然是要填補親生兒子快將離開自己到外國讀書、無人陪伴的遺憾;同時對一個街童施予母愛,又符合不少家長潛意識「打救」迷途青年的慾望。

其實2019年後,無數家長,都有這樣的心理需求。很多親生孩子因為有不同政治立場,通常都是藍絲父母 Vs 黃絲子女產生對立,假如另外有「子女」忽然出現、而有不會與父母爭論,自然是天大佳音。

姜濤在現實世界的粉絲,包括了為數眾多的中女、阿媽、甚至六七十歲的婆婆,這裏明顯有移情作用:由於姜濤形象可愛,符合家長對乖仔兒子的想像,假如有這樣一個「仔」,街頭出身,而又願意聽自己經理人般安排起居飲食、生涯規劃,自然可以填補因為政治立場而「失去」子女的遺憾,更有「馴服」年輕人的快感。

自從有了競爭對手,連本來已經不大接受父母立場的親生兒子,也忽然對母愛著緊起來,主動競爭奪回母親。這種本來被打入冷宮、然後忽然又成為被爭奪的寶物,更是香港無數家長的夢。

《阿媽有咗第二個》票房報捷,就像Mirror成為香港人寵兒,都不能decontextualized抽空閱讀,必須聯同社會脈絡,才能清晰解構。否則單是這電影的單薄劇情,就算有毛舜筠的神級演技,要成為話題作,亦不容易。

▶️延伸視頻:姜濤《作品的說話》:久違了的國際視野,與反戰主題曲如何彰顯價值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wVr_XLMqc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