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外婆二叔張明煒雖然是國民政府要員,培養了下一代不少知識份子和權貴家庭,但也不是所有後代都有好發展,因為「大江大海」的故事無處不在。

他娶了一雙姊妹為兩位夫人,育有多名子女,先是隨同他來到台灣,然後有些留下來,有些到了美國,有些到過香港。例如二子忠正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畢業,在工程顧問公司工作,參與過阿特蘭大機場工程,而好像另有一位在夏威夷生活;至於留在台灣的女兒,我近年都有拜會過。

但命運最坎坷的,卻是長子忠棣。

張忠棣隨同父親在抗爭期間在陪都重慶,就讀重慶南開中學,那一屆後來出了不少名人,包括物理學「侯氏變換理論」創始人侯伯宇。日本戰敗後,他進入了北京大學,1949年沒有隨同父親、家人到台灣,而是留了在中國大陸。1957年反右運動期間,他備受衝擊,然後音訊全無,假定是已不在人世。後來侯伯宇等人數十年後出訪美國,遇到張家後人,大家都託人找張忠棣下落,都是不得要領。

張忠棣被衝擊,除了因為父親是國民黨高層、中共列出的「戰犯」,也是因為他和南開中學的同學們曾經組織過一個關心社會的社團「星社」。在自由社會,結社是正常不過一回事,但正如《港區國安法》後所見,政權視公民社會如洪水猛獸,學生組織尤其凶險。「星社」青年當年嘗試走第三道路,高呼救國,到了中共建政後,這類背景而又願意成為「留下來的人」的,在反右運動中,基本上沒有不被列為「右派」的可能。

至於有了帽子後的待遇,一律先是強制體力勞動,不少人在期間受不住身亡,不過更慘的是通常伴隨更多形形色色的批鬥,不少人直接被活活鬥死。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