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外婆二爹張明煒作為民國中央宣傳部要員、《中央日報》社長,下一代同樣也是飽讀詩書。由於當時的民國上流社會關係很密切,不少family friends都逐漸成為親家,可看作是社會資本累積的典型。

張明煒有兩位夫人,二人是姊妹,我外婆稱二媽、三媽。他們其中一個女兒名叫忠琳,即和我外婆同輩,她在台灣下嫁名門之後的王紀五,即民國外交部長王世杰的兒子。

王世杰也是民國一代才子,英國LSE本科畢業、然後獲巴黎大學法學博士,中國最早一批國際常設仲裁法院的仲裁人之一,一生經歷是好些著作、博士論文的題材,自然不可能這裏簡單介紹。回國後他做過法制局局長、武漢大學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長、國民黨宣傳部長等,相信是在宣傳部長任內,和張明煒相熟。後來他成為民國外交部長,代表中華民國出席二戰後的巴黎和會,任內曾經和英國商討香港關稅、九龍城寨等問題,而也是這段經歷,令後世研究最多。到台灣後,他出任過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蔣介石的總統府秘書長,最後還做了中央研究院院長,幾乎所有文職要塞全都做過。

王世杰是蔣介石親信,但最特別的是他同時主張民主自由、憲法民主,這自然和他的法學博士身份有關。到台灣後,他曾參與倡議《自由中國》期刊,而雷震主編的這份刊物後來成為蔣介石眼中釘,就算是「國師」胡適說情也殺無赦。王世杰處於蔣介石和《自由中國》之間,本身又是代表政府的中研院院長,這種複雜的理念與角色之間的衝突掙扎,可謂典型的知識份子包袱。順帶一提,參與《自由中國》的胡適,後來有一名入室弟子張忠棟教授,正是張明煒的姪子、我外婆的堂弟,日後會再介紹,總之這類人物之間的淵源,隨處可見。

至於忠琳舅婆的丈夫王紀五也是台灣政府要人,1949年隨同家人來到台灣,做過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曾經在國科會(類似香港RGC)當副主委,主委是蔣介石親信陳誠的兒子陳履安。但我所接觸過的這家人,除了明顯是書香世代,都是毫無架子,也不大覺得自己附近的人是大官。來到台灣後,越來越發現台灣的政治、社會文化遠比中國大陸socialist和講求平等,由於這是「情>理>法」的社會,假如有政府官員端起架子,就是不近人情,在這個人人有機會當官的時代(台灣的政治任命職位很多),無異自掘墳墓。所以不時認識新朋友後,才發現原來他在做什麼什麼、他的親人是誰那誰,在某種國度可能是一回事,但在台灣,卻每每顯得十分平常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