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波林(Gregory Poling)日前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警告中國在南海的勢力變得強大,令人質疑美軍在區內保持主導地位的能力,對區域形勢是一記當頭棒喝。

八十年代起,中國解放軍就積極成為南海主導力量,波林認為比起美國,中國已經領先多步。2018年,時任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Admiral Phil Davidson)於參議院聽證會表示:「現在中國有能力在與美國開戰以外的所有情況下控制南海」。波林認為,一旦中美南海開戰,美國並無選擇,只能把南海割讓,不過中國並不想與美國開戰,因為即使勝利,成本也超過得益很多。波林認為中國的真正目的並非打勝仗,而是要讓其他亞洲國家相信「主導地位」的爭奪已經結束,也就是不戰而勝。

波林警告,比起與中國在南海開戰,對美軍而言,更惡劣的情況是「和平時期的動作」,即中國利用海岸警衛隊和海上「民兵」,不斷侵入鄰國水域,藉此掏空美國作為地區安全保護者的價值。過去美軍都是部署在國外據點,一方面是安撫盟友,另一方面對敵人起震懾作用,但先決條件是盟友准許進入自己領土。在南海,美國需要得到新加坡、菲律賓等國的答允,但對於中國日常挑釁,美軍也束手無策。這表示即使讓美軍通過南海,也只對美國有利,對盟友則沒有好處,還要面對觸怒中國的代價,結果美軍的行動,就會越來越受限。

波林又認為最接近南海的美國戰鬥機群位於沖繩、關島,分別距南沙群島 1300 和 1500 海里,即使美軍能夠摧毀中國在南沙群島人工島上建造的空海軍基地,也要付出沉重代價,中國則可以輕易重建這些基地。目前中國在南海擁有四座空軍基地,戰鬥機可以隨時部署於附近島嶼進行短期任務,而且集結兵力較多,於任何衝突初期,中國都可以利用其導彈優勢,把南海變成「射擊場」,從而控制空域,令美軍無法保護該區軍艦。此外,中國長年備戰於台海、南海等海域,雷達和情報能力是優秀的,加上中國於南海周邊島嶼設置了地對空、反艦、干擾和其他武器系統,這意味其防禦性也足夠。

更重要的是,波林認為美國印太司令部並沒有多餘的彈藥,去應付中國已被掩埋、或加固以防攻擊的軍事基礎設施,而南海戰爭也一定不只局限於區內,因此美軍也無法撤走東京及台灣的防禦。

而所有跡象顯示,中國的攻勢已經開始。

上月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和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副助理國務卿朴在鉉(Jung H. Pak)表示:「解放軍軍機於南海對美國和澳洲軍機進行不安全攔截的次數有所上升,而這是美國擔心的。」近年中國於南海製造的事故也變多,例如2020年4月,一艘中國海警船在西沙群島撞沉了一艘越南漁船;2019年10月,一艘可能屬於中國海上民兵的船對菲律賓漁船進行了同樣襲擊,船員只能自生自滅,直至其他船隻施以援手。

波林認為,中國以輕微碰撞去騷擾菲律賓船隻,已是較好情況,更嚴重的是,現時中國在南海部署的船隻數量無法得知,中國政府也在鼓勵這些行為發生,這些騷擾演變成流血事件,早晚無可避免。有見及此,菲律賓或許會要求美國依照《美菲聯防條約》回應,因此美軍必須在軍備上作幾何級數的升級。

為免開戰帶來不可測性,波林認為中國的策略是以軍事壓力改變現狀。中國會繼續借助海上「民兵」、海岸警衛隊,於和平時期持續對海域進行騷擾活動,藉此增加鄰國在其水域進行正常活動的風險,令南海海上油氣勘探和其他商業活動的吸引力下降,未能吸引外國投資。該海域的漁民要不就因為中國民兵而變得生活艱苦,要不就因為生計而過度捕撈,令該區自然生態嚴重受損。

波林認為美國的對策,應該是讓中國作出國際社會能夠接受的妥協,就如美國官員自九十年代所強調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任何協議,都必須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意味著中國承認所有海洋自由,例如商業交通的暢通航行、外國海軍的准入,以及沿海國的資源權。雖然自2016年起,中國似乎沒有了任何妥協的可能性,但波林認為若各國聯手,如制裁俄羅斯般對抗中國,中國或許會改變;至少只能選擇成為被孤立的地區霸凌者,還是和平共處的領導者,而非如現在的「我全都要」。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