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外婆祖家在無錫的布業生意,隨著布業在三、四十年代開始逐漸沒落,加上八年抗戰,而盛極而衰。

衰落的原因一來是科技發展,現代化機械工廠逐步取代了無錫的家庭織布業,布商必須投入更多資本回應新時代。而外國的進口洋布,又成為一時風尚,「土布國貨」一時間失去了競爭力,布商又要多一重適應。加上日本在三十年代開始侵華,然後八年抗戰,再然後國共內戰,任何有觸角的商人,都會有所感悟。於是到了1949年後,無錫布業就成為歷史陳跡,最具規模而又成功轉型的,大都到了海外。

這涉及我外婆祖父過世後,如何處理家業的問題,下回再述。但先說一些成功例子:規模遠比我外婆家族龐大的無錫布業領袖,毗陵唐家,也就是唐英年家族。

唐家在無錫本來就是望族,到了唐英年太公唐驤庭一代,逐漸建立了布業王國,經營以麗新為品牌的織布廠,產品遠銷歐美,成為一方豪富,時為清末民初。下一代的唐炳原、唐君遠將家族生意進一步發揚光大,令唐家布廠成為無錫七大企業之一。唐君遠的兒子唐翔千出生時,已經富甲一方,和同在蘇浙長大的少年江澤民稱兄道弟,而唐英年正是唐翔千的兒子。

唐家審時度勢,1949年前決定將大本營全部撤離無錫,遷到英屬香港。當時掌舵的唐炳源1947年來到香港,創立南海紗廠,代表「上海幫」融入到港英高等華人管治階層,被任命為兩局議員。而唐翔千也留了在香港,做過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但唐家並沒有和中共政權割蓆,太公唐驤庭就選擇留在上海隱居,1960年病逝;唐英年的祖父唐君遠在文革後,居然成了上海政協副主席,一如上海榮家那樣,被拿出來當改革開放生招牌。唐翔千則開始重新投資中國大陸,在老朋友江澤民關照下,業務發展一日千里。

唐英年就是承繼了這樣深厚的家族底藴,本來成為香港特區的欽點特首接班人,最終臨門脫腳,雖說是焉知非福,但也反映整個上海幫的失利。以上海幫控制香港錢袋、協助最高統治者「睇數」,本來就是港英政府「以華制華」政策的一部份,江澤民起家與上海幫的海外聯繫也大有關係。2012年唐英年「問鼎」失敗,反映怎樣的結構性變革,也就不言而喻。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