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佩洛西訪台後,中國對台宣佈了連番經濟制裁,然而雷聲大雨點小,幾乎毫無效果。美國《彭博社》、《紐約時報》等均有評論文章,分析為何中國制裁失效,由於和不少愛國群眾想像的相反,很值得一讀。

中國這一波制裁,包括禁止向台灣出口天然砂,以及禁止進口柑橘類水果、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等。然而這些產品本來就沒有多少中國市場。台灣農委會數據指出,就價值5億美元的柑橘產業而言,只有1.1%是出口到中國。雖然台灣進口的礫石和沙子有約90%來自中國,但當中大部份都是人工製成,而非天然:根據台灣礦務局數據,台灣進口中國的天然砂僅佔總數約11%。換句話說,假如中國有心全力制裁,就不會只針對「天然」砂。

《紐約時報》認為,中國的制裁對象都是挑選民進黨勢力所在,例如大多數柑橘園設於民進黨大本營的台南,而避免影響國民黨控制的縣市,希望籍此影響台灣選情。然而歷次選舉顯示,這樣的操作只會有反效果。

中國另一個制裁重點,是企圖逼使在中國生存的台灣藝人發表聲明反台獨、支持統一,但這反正早就進行中,並非新鮮事。至於制裁台灣官員、基金會等,除了意淫多於一切,也只會逼使兩岸進一步脫鉤。

重點是中國對台灣的制裁明顯避重就輕,尤其是不會禁止半導體等製造業產品,因為這對中國影響更大。現時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經在全球市場變得不可缺少,單是台積電就生產了全球約90%半導體產品,此刻其實是中國依賴台灣,而不是台灣依賴中國。有了這軟肋,無論中國怎樣聲色俱厲恐嚇,世界都看穿了是色厲內荏。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