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容海恩登報脫離「爺媳關係」,對中共而言,曾幾何時,這是家常便飯。除了無數文革期間的悲劇,也令人想起不久前到過台灣胡適故居,入面有提及胡適一家,但他的次子彷彿人間蒸發。

原因很簡單:他已經登報和父親「脫離父子關係」。

胡適只有兩個兒子。長子胡祖望1949年後到美國生活,當工程師,當時胡適也在美國當教授。胡祖望病逝後,就葬在台灣胡適墓的旁邊,中研院山後,我們都去過。

次子胡思杜(「思念」胡適的美國恩師「杜威」的意思)也在美國留學,但沒有畢業,1948年回國在北大圖書館工作(多年前毛澤東也是北大圖書館管理員),1949年拒絕隨同父親到美國,成為「留下來的人」。

胡思杜為甚麼留下?多年後的說法,有認為他一方面是思想相對左傾,另一方面是對中共了解不深,覺得「自己又無犯法,共產黨不會把我怎樣」。而且作為一生活在父兄陰影之下的次子,那可能也是潛在逆反的心態。然而根據胡適理解,胡思杜不過是希望整理好胡適的藏書,才一併到美國團聚,沒想到北平極速淪陷,已經走不了。

胡適做過民國外交部長,雖然1949年後赴美,但依然是國民政府要員,有類似「國師」的禮遇,而且1950年也曾被任命為外長,只是推辭不受。中共建政後第一輪批鬥文化人的運動,正是「胡適思想批判運動」,將胡適批鬥為「文化漢奸」、「妖怪」、「套著美國項圈的走狗」、「最無恥的賣國賊」。由於胡適不在大陸,留下來的胡思杜,本來就會成為重點批鬥對象。

見風向不對,胡思杜唯有劃清界線,登報與胡適脫離關係,並寫下長文《對我父親:胡適的批判》,又上繳所有家中父母財物、文物予「中央」。在批鬥書中,他對父親定性為「反動階級的忠臣,人民的敵人」,「帝國主義的走狗」,「也是我自己的敵人」,「感受到了在父親問題上有劃分敵我的必要」。這些字眼,在容海恩大字報當中似曾相識。

然而這樣積極,依然不能自保。1957年爆發反右運動,胡思杜積極爭取入黨,卻因為「提意見」被劃為右派,不久神秘死亡,一說是自殺,一說是被自殺,然後被指控「畏罪上吊」。反正死無對證,也沒有公佈,胡適終生也不知道次子生死。

在大時代,一子錯,人生就是大悲劇。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