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無論李怡前輩口中的「舊《大公報》十大才子」包括誰人,其中一位肯定是周榆瑞。話說我離開香港前,專程到老報人鄭明仁的「老總書房」搜購香港舊書帶走,他特別推薦周榆瑞絕版的《徬徨與抉擇》,笑說我或我的家人應該「很有共鳴」,叮囑我「千萬要在海外好好讀」。於是我就用幾百港元,買了這本薄薄的舊書。

周榆瑞的名字,我只是依稀聽家人說過,但他的作品《侍衛官雜記》,我卻是久仰的。談及我祖父時,說過右派出身的他很喜歡開《春秋》雜誌那些國民黨前政要、軍閥的回憶,而當時左派有見這類作品在香港很受歡迎,於是在《大公報》也連載了好些「歷史文學」作品較勁。當然,觀點立場全都是相反,作為負評蔣介石政權的大外宣。最成功的有兩個專欄,後來都結集成書,一個是「唐人」撰寫的《金陵春夢》,另一個就是「宋喬」撰寫的《侍衛官雜記》。「唐人」、「宋喬」自然都是表明立場的愛國筆名,這些小說的內容,也是根據他們自己見聞和友人故事二創出來,絕非當時宣傳的「紀實文學」。

「唐人」是嚴慶澍,《似水流年》導演嚴浩的父親;「宋喬」就是周榆瑞。

周榆瑞一如其他左派才子,英文絕佳(當時彷彿英文好的人不是到港英政府、就是加入《大公報》),最初只是在舊《大公報》撰稿,1946年成為《大公報》外交記者。「外交記者」這頭銜,今天已經十分陌生,但他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之前他做過英國新聞處新聞官、美國情報局翻譯員,雖然思想左傾,但與各方人馬都關係良好,因而得到不少國民黨情報,也曾獲周恩來接見嘉許,相信是那時開始,被納入中共統戰對象範圍之內。根據中共理解,「英國新聞處」、「美國情報局」,幾乎就等同於「特務機構」,從第一天開始就對周榆瑞不信任,這是作為利用對象。

不過當事人似乎並不知道。

1949年後,周榆瑞來到香港《大公報》,成為記者,同時寫上述連載專欄。不久,怪事發生了:社長費彝民忽然召見他,說「周總理有機密事情找他」,要他立刻上京。由於費彝民和周恩來的直線聯繫在報館內人所共知,周榆瑞不虞有詐,就滿心歡喜地北上,怎料這是一個騙局,過境後就被拘捕,前後被秘密監禁4年,被要求交代成為「帝國主義特務」的內幕。這種案件相信當時有不少,但假如當事人沒有公開透露,就永遠不為人知,令人想起香港「二次回歸」前的好幾宗奇案,例如銅鑼灣書店案,都有類似秘密「送中」經歷。

究竟周榆瑞具體因為甚麼原因被捕,至今都是一個謎。

後來周榆瑞在中國大陸表示「大徹大悟」,一輪自我批判、認罪宣示改造新生後,獲釋放回香港。大概是他的演技真的精湛,還被中共賦予新的統戰任務,對外則交代那幾年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在文化部掛單,這些公然的fake news,今天依然在《維基百科》等成為「信史」。回到香港後,周榆瑞又搞了一堆大龍鳳,騙取北京信任,讓對方疏於提防,最終成功飛到倫敦投奔自由,宣佈與中共一刀兩斷,從次改行「滅共」路線,寫下《徬徨與抉擇》自傳,講述一生故事和被秘密監禁的經歷。

由於周榆瑞的被捕和出走,《大公報》社長費彝民是絕對知情人兼策劃人,也扮演了促成「送中」的關鍵角色,《大公報》上下既對周案諱莫如深,也杯弓蛇影,加強了互相監視的「反特務」行為,以免再有「投奔自由」的人出現。但世事從來都是越防越多漏洞,周榆瑞一類案例在日後的《大公報》、《文匯報》等,還是不時出現,由羅孚到程翔,每一次都帶來一波信仰危機。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