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香港「自古以來」是「洗黑錢」天堂,自從俄羅斯被制裁後,各國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並沒有下降,只是要迂迴入口,居然開始了「洗黑油」新行業。《風傳媒》主筆呂紹煒日前的有關評論文章,就很具啟發性。

文中談及,在歐洲嘗試切斷俄羅斯的能源供應時,亞洲國家則視之為機遇。2022年5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和天然氣都比起去年同期增加約55%,令俄羅斯取代了沙特阿拉伯,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印度則在俄烏戰爭後才大幅購入俄羅斯原油,數量更是以往6-8倍,然而「買油」後並不是供國內需求,而是透過「洗油」方式轉售獲利。

日本《日經新聞》指:「印度似乎正在成為俄羅斯原油的『洗油(Oil Laundering)』中轉站」。由於煉製後的油難以辨別其原產地,印度大量購入俄羅斯原油後,煉製後將一部份石油轉售至歐洲,根本難以辨認。這也意味著歐美對俄進行原油制裁後,兜兜轉轉,可能還是用俄羅斯原油。

至於中國購買俄羅斯原油時,刻意付更高價格,就被質疑是以另類方式金援俄羅斯。美國一直警告中國不能以任何方式支援俄羅斯的戰爭,但假如然俄羅斯原油價格大跌後,中國仍不「講價」,說這是支援雖然符合common sense,卻難以舉證。

呂紹煒認為,或許有人認為美國應該直接禁止各國買俄國能源,違背者就給予制裁,就不會有「洗油」、「洗錢」的事情發生。然而這幾乎不可能,一來難以舉證,二來像印度這樣的美國盟友,也是乘機藉此「發大財」,又能制裁多少?

美國極其量只能G7峰會中提出「為俄羅斯原油設價格上限」,但似乎同樣不可行。美國經濟學家Gal Luft 日前於CNBC節目直言,「為俄羅斯原油設價格上限,我認為這是一個荒謬的想法」。他認為現時美國希望限制俄羅斯的油價,以減少流入該國的戰爭資金,同時降低消費者的石油成本,但「這不是石油市場的運作方式,現在的石油市場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你不可能去壓低其價格。」拉夫特反而擔心俄羅斯會限制原油生產,並在市場上造成人為短缺,從而影響價格:「那些談論每桶 40 美元的歐洲人和美國人,他們將得到每桶 140 美元(原油)的報應」。

說到底,除非人類發現價廉物美的化石能源替代品,否則俄羅斯有如此充沛的能源資源,要倒下去,談何容易。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