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經常說,香港是全世界的一個特例。假如以這特例的生活方式為世界常態,無論到哪裏,都不可能適應。但只要扭轉這概念,一切就豁然開朗,繼而明白港人「自古以來」追求的升職加薪、四仔主義,其實是多麼病態。

不少港人到了海外,到了找工作時,首先是驚訝人工之低(相對於香港),然後就是驚訝香港某些同類工種在當地的(相對)人工之高。這方面,無論是英國、還是台灣,都絕對比香港、還有中國大陸,更接近社會主義。

例如在英國,一份白領的辦公室工作可能只有年薪萬多磅,而當藍領的巴士司機、裝修工人、「肉類切割員」,年薪卻可能倍之。在香港,假如放棄白領工作去做Uber司機,難免受到白眼,但這在海外卻是受尊重的職業,薪酬不俗、而且有完全自由,而且比白領更容易找到存在價值。

英國各行各業經常罷工,除了藍領,自然還有白領:當年我的external examiner就因為要參加教授罷工,響應學術工會,而延緩了我的畢業半年。不久前剛有英國政府律師罷工,才令人發現他們的入職年薪,居然遠低於藍領。至於台灣因為有完美健保,醫生的月入也是非常平民化;唯一能賺錢的醫生只有健保不承包的內容,也就是整容。

結果,有香港的專業人士,來到英國真的快快樂樂當藍領,賣咖啡也好、當樓面也好,只要打破心理關口,就覺得是平常事。而英國人有時候甚至尊重藍領多於白領,覺得他們對社會的貢獻相當visible,裝修工人走出來的氣場也往往比辦公室窮酸經歷強大,這自然完全顛覆我們的套版印象。

另一個觀察是,在任何工種,在海外升職加薪的誘因其實都不太大,因為管理層和散仔的薪金差距並不多,但責任就差天共地。於是很多人都不願意升職,只希望按章工作,去開拓放工後的真正生活,也就是拒絕參與人家制定的遊戲規則。在這個slasher時代,不少人的真正生活,都是在下班後才開始,工作就是為了基本生活,千萬不要「想多了」,這和在香港時時刻刻都要著緊titles、grade points,完全是兩個世界。

關鍵是:哪種生活快樂些?香港社會孕育的單一價值觀,假如在全球都不容易無縫銜接,哪究竟是誰的責任?人生而自由,不是麼?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