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末代港督彭定康的新書《香港日記》出版,在英國有好幾場新書發佈會,我到了昨天Hong Kong Watch主辦的一場。我對他如何思考那段香港過渡期是深感興趣的,特別是從國際關係角度的微妙安排。不過看見他,更有感的,自然是緬懷那段香港黃金歲月。

想起他當港督的時候,我近距離合照過兩次。

一次是代表中學「考察學習」參觀港督府內部,當時我是學生會主席,有不少這類官方活動,然後「巧遇」彭定康合照。另一次是一個港台主辦的比賽(當時的港台是真港台),他當頒獎嘉賓,和學生非常casual的合照。這種親民中帶氣勢、端莊中帶幽默的作風,和那幾位外交部出身的港督不同,和後來的市長們更不同,可謂空前絕後。

然後他回到香港好幾次講talk,我到過其中一次,大概是十多年前。記得那次的主持是還未入政府的陸恭蕙,還打趣說「我們從前不是叫你Lord Patten」;彭定康就說每次回到香港都收到大量蛋撻,希望大家可以考慮鑽石或黃金,其實是在暗諷中國國情。

聽彭定康演講,從來是Oxford Union那種層次的享受。他每次都會有一些諺語、典故需要我們查字典、查出處再三回味,很多字都與帶相關,沒有任何悶場。這也是香港政治從未見識過的境界。

今天的彭定康已經78歲,雖然丰采依然,但明顯老了,而且太多新書活動,身體看來也很勞累,演說腔調低沉了很多,反映他為香港確是勞心勞力,而且可能比他當港督時更要耗費心力。客觀上,他已經成為香港人「永遠的港督」,在歷史上有非常獨特的地位。這幾年,如果沒有彭定康以末代港督身份高調發聲,而只有衛奕信代言香港,後果不堪設想。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