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英國,有不少世界各地的流散社群,都用不同辦法解決了長期維持溫度的問題。除了經常被討論的猶太人、亞美尼亞人等,或近年大成功的烏干達人,來自尼日利亞東南部的比亞法拉社群(Biafra)也很值得參考。他們經常在英國街頭搞活動、唱民族歌,派發比亞法拉旗,有自己的電台、電影節,很多身影都依稀有香港人影子。

比亞法拉曾於50年前單方面獨立建國,引起一場極慘烈的內戰,如今國內外形勢丕變,又重現獨立呼聲。而尼日利亞雖然是非洲大國,但內部一直不穩定,國境包含不同種族、宗教、利益集團,可以說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國內第三大部族伊博族(Igbo)聚居於東南部、幾內亞灣沿岸,即「比亞法拉地區」,在殖民時期,教育水平和西化程度都偏高;最大部族、信奉伊斯蘭教的豪薩族(Hausa)居於北部內陸地帶,立國時的文化水平則偏低。至於第二大部族約魯巴族(Yoruba),聚居於國內西南部沿海地區,與伊博人同樣積極西化,也力爭脫離英國統治和豪薩人的影響,不過在比亞法拉戰爭期間,約魯巴人站在豪薩人一方,反對尼日利亞分裂,戰後也未有被排擠。

1960年,尼日利亞獨立,殖民時代已存在的族群矛盾進一步變得尖銳,代表上述族群利益的軍人先後發動政變和反政變,導致數千名伊博人喪生之餘,更把部分伊博人區域的油田劃入敵對族群控制區。

伊博人乾脆在聚居範圍建立「比亞法拉共和國」,得到法國大力支持,但美蘇英都支持中央政府,最終比亞法拉戰敗,立國3年便重新併入尼日利亞,估計內戰期間,有100萬人死於饑荒。

戰爭結束後,尼日利亞提出「no victor, no vanquished」,尋求全國大和解。不過在伊博族眼中,豪薩族言行不一,伊博族政治人物始終被排擠,無從躋身權力核心。尼日利亞政府又透過設立「尼日利亞國家石油公司」(NNOC),大幅增加聯邦政府對石油利潤的分成比例,造成大量貪腐,豪薩族成了既得利益族群。事實上,整片幾內亞灣的巨量油田中,鄰國喀麥隆十佔其一,尼日利亞其它地區十佔其三,比亞法拉卻十佔其六,伊博人自然認定天然資源被異族掠去,又覺得本族一直被尼日利亞政府「懲罰」和「打壓」,指責當局拒絕支援地方建設,造成失業率高企,民生凋敝。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外比亞法拉社群經過幾十年,反而越來越興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近年比亞法拉的國號和國旗逐漸重返現實世界,被各個新興分離主義組織高調沿用。「比亞法拉共和國2.0」運動持續升溫,同時還有國際背景:一是國際石油價格的高低起伏,二是極端伊斯蘭恐怖組織「博科聖地」活躍度大增,都令伊博族覺得政府沒有能力保護自己。

然而在現實層面,伊博人仍然記得敵我懸殊的實力,以及戰爭期間的慘烈傷亡,都不再願意以流血方式抗爭。所以分離組織亦不斷強調「非暴力」立場,提出的都是和平獨立路線圖,包括獨立公投。

隨著「比亞法拉2.0」運動在2015年升溫,尼日利亞軍隊和安全部隊開始全力鎮壓,把一些分離主義團體列為恐怖組織,人權組織更透露有過百名抗爭者被殺。雖然「重奪主權」頗受青年一代認同,但伊博族的傳統領袖更擔心局勢失控,多名伊博族州長、議員、宗教領袖聯合發表聲明,表態「全力支持統一的尼日利亞」,並把訴求定位為爭取「更公正公平的社會」。

但假如在互聯網瀏覽,會發現支持「比亞法拉共和國2.0」的網民眾多:一來尼日利亞是過億的人口大國,不少海外尼日利亞人亦支持伊博族的抗爭;二來在全球化時代,運動找到不少網絡同路人,造就了比境內更大的聲勢。英國作為前宗主國,正是比亞法拉全球社群大本營,太陽之下無新事,正是如此。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