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不少朋友經常留言,說希望可以聯繫牆外、牆內香港人,也希望可以在不同崗位思考作出最擅長的貢獻,經常都有具啓發性的構想在留言 / inbox 出現。與此同時,身旁不少朋友往往都有一些想法,有些已經付諸實行,有些則依然處於brainstorming階段。個人觀察,不少概念都很有潛能,但往往有不少沙石,需要集思廣益,而且性質近似的工作,也往往有整合空間。

上週「堅離地城」Tier 會員進行了一場座談,倡議「International Chartered City」的Ivan Ko分享了他的構想,不同會員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建設性、其實也很尖銳的意見,這樣的溝通,相信對所有人都是有價值的。

希望請教大家的是,如果我們將這類分享變成定期會員活動,邀請不同計劃 / 項目 / 企業 / 構想的負責人和我們會員分享,從而得到第一手feedback:

- 有多少會員有興趣定期參與?
- 有多少會員願意事前或事後做功課,去問深度問題?
- 有哪些概念,例如海外港人企業 / 學校 / 媒體 / 網絡 / 文化 / NFT 等,大家特別有興趣討論?
- 這類分享假如取代在公眾平台 (例如YouTube)訪問他們,會否更有價值?

謝謝。

Files

Comments

MZ

Youtube跟Patreon是serve不同的目的。Patreon適合分享深度分析文章,辦投票或深入探討問題的論壇,但是youtube除了是宣傳功能以外,也能將時局的最新發展和佈局呈現出來,highlight最新的ideas,高傳播性也有助聯繫港人之餘亦幫助港人思考前路,因此不宜以Patreon討論取代。以現時的技術和傳播格局,Youtube與Patreon是伙伴而不是Mutually exclusive。

Anonymous

另一個位係視乎受訪者本身,有啲實行中嘅需要嘅只係宣傳,有啲係要大家一齊brainstrom。其中一個可行嘅方法係,招募有意討論嘅人,再按RSVP去睇下值唔值得做討論,如果反應唔大,可睇受訪者意願,變唔變成訪問喺Youtube出 某程度上答晒你嘅問題,因為我個人感覺有幾多人參與好視乎題目,而預早有RSVP可以知道個大概反應,同有幾多人會做功課去問問題。題材上,似乎應該由分享者做主動,然後都自然解決咗YT/Pateron 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