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一年前這裏提過這方案,還以為只是玩笑,想不到居然可能成為現實。

英國《週日泰晤士報》報導,俄烏戰爭、武漢肺炎疫情和《港區國安》法帶來的政治張力,令現時總部設於倫敦的滙豐能否「一分為二」、繼續食兩家茶禮的爭論再次升溫。有匯豐股東認為,目前的政治和社會情勢,令香港對國際金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低,而把滙豐的亞洲業務分拆、另行在港上市,與全球業務建立防火牆,將有助減低投資者面臨的政治風險。

《週日泰晤士報》這篇題為「是時候分拆滙豐了嗎」的報導,也回顧了這間同是英國和香港最大銀行的歷史,似暗示變幻才是永恆。正值香港主權移交前夕的1980年代,當時作為香港「準中央銀行」的滙豐銀行計劃在香港興建新總部大樓,希望成為全球最佳的銀行總部,並作為香港資本主義經濟的象徵。

然而,隨著香港主權移交已成定局,滙豐集團在1992年全面收購在英格蘭中部起家的米特蘭銀行(Midland Bank)。為滿足英國銀行業監管規定,集團須將總部遷往倫敦。1998年,滙豐集團宣佈統一品牌,包括米特蘭銀行在內的旗下業務,一律使用滙豐品牌和標誌。同年,滙豐集團宣佈在東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金融區興建集團新總部大樓,並於2002年落成啟用。

滙豐集團遷冊倫敦雖然至今30年,但亞洲業務依然非常重要,去年更為集團帶來近2/3的盈利。雖然過往每隔三年進行總部選址檢討的慣例,在2016年終止,但主張滙豐集團應「重返亞洲」的聲音一直存在。

不過正如《週日泰晤士報》報導指出,俄羅斯侵烏戰爭爆發和其後的國際制裁,令滙豐賴以成功的蓬勃全球貿易面臨倒退;香港跟隨中國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以及《港區國安法》下收窄的政治和商業空間,亦令香港對國際金融投資者的吸引力大減,以及帶來經濟放緩的潛在風險。

於是,在滙豐週五舉行週年股東大會前夕,有股東向董事局提出,應該將集團的亞洲業務分拆在香港上市,其餘業務則維持在倫敦上市,變相將滙豐集團拆散成為兩間規模較小的銀行。

這可行嗎?

我們可以回顧2016年,滙豐最後一次進行集團總部選址檢討後,當時管理層曾堅稱目前架構令集團獲利於英國的商業地位,無意遷回香港或分拆集團。而滙豐集團內部消息人士亦認為,將亞洲業務分拆出來的新銀行規模較小,難以與當地其他同業競爭。更重要是,若然分拆成事,意味「滙豐(共)」和「匯豐(非共)」都將要東西陣營之間「選邊站」,而無法繼續多年來「兩邊通吃」的角色。

但這樣操作的結果如何,全憑兩大陣營是否願意放生。否則無論怎樣分拆,都肯定可以有規程令整個集團「攬炒」,令匯豐可能不是兩面討好,而是兩面不討好。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