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柯利達爵士在1989年12月祕密訪問北京,當時不過是六四事件之後半年,已經醞釀要「破冰」,令英方底牌盡露。那時候的英國首相還是對柯利達信任有加的戴卓爾夫人,但戴卓爾夫人終於在1990年下台,終結了11年半的漫長統治,新任首相換成是極少數平民非牛劍出身的馬卓安,「柯利達路線」終於走到盡頭。

柯利達和港督衛奕信幾乎是同步下台的,而且也是源自同一事件。

事源衛奕信在柯利達授意下,在六四事件後,推出「玫瑰園計劃」粉飾太平,表面目的是讓港人配合中方口號「馬照跑、舞照跳」,忘記憂慮,消除信心危機,背後主要也是收買開始公開表達不滿的英商、港商,讓他們專心搵錢,不要再妄想中國收回香港會改變。

但這個計劃出台後,就遇到大量困難,一方面英商對衛奕信的資源分配並不滿意,加上認為他對中方言聽計從,已經出賣英國利益,於是集體到倫敦打小報告,這在英治香港歷史上,絕對並不常見。更致命的是中方藉口玫瑰園計劃會「掏空香港財政儲備」、「有破壞中英聯合聲明之嫌」,柯利達僅管再三對北京解畫,北京都置之不顧,明言要英國首相親自到來才能「拆掂」,於是就有了1991年9月的馬卓安北京之行。

當時中國依然因為六四事件被全球制裁,總理李鵬當時有「天安門屠夫」之稱,是全球最不受歡迎人物。但為了柯利達、衛奕信的玫瑰園爛攤子,馬卓安還是被逼飛到北京,和李鵬恥辱性地握手言歡,事後廣受國內外盟友、敵人奚落。當然,馬卓安也可以選擇不去,但玫瑰園計劃已經「上馬」,假如拉倒,又會損害英商利益,帶來香港新一波信心危機,加強港人爭取居英權的理據,而英國又沒有底氣和北京「反檯」,於是晉見李鵬,就成了沒有選擇的選擇。

中方在這一役大獲全勝,將「馬卓安」叩頭,作為突破西方制裁的「重大勝利」,果然不久後,各國都有了下台階,逐步解除對中國制裁不特止,還開始進一步「engage」中國進入後冷戰時代的全球體系。至於對香港,中國也通過這一役宣示了「絕對主權」,令衛奕信政府普遍被視為「跛腳鴨政府」,這對還有6年管治時間的英國,無疑非常被動。

馬卓安在北京之行後,終於惱羞成怒,將柯利達、衛奕信全部炒掉,先是突然撤回衛奕信,再把柯利達從三軍情報委員會和首相外事顧問崗位辭退,而沒有任何官方感謝詞,以表達對二人、特別是柯利達的強烈不滿。此外,馬卓安又高調接見因「黃雀行動」被北京囚禁、後被釋放的港人羅海星(前《新晚報》總編輯羅孚之子),以示英國也有能力和中方討價還價,去打腫臉充胖子。為了宣示「去柯利達化」,馬卓安決定委任盟友彭定康到香港當港督,自此「彭定康路線」取代了「柯利達路線」,才終結了這個「賣港集團」的運作。

(待續)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