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專門研究冷戰和東亞史、來自挪威的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文安立(Odd Arne Westad)上週在《外交政策》雜誌刊登「下一次的中俄決裂?」評論文章,在主流評論認定中俄結盟的氣氛中,立論別樹一格。文章分析指,雖然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為俄說項,但北京終將對支持普京感到遺憾。文安立認為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夥伴關係本質上並不穩固,而西方社會如何讓北京當權者了解這一點,將會是避免另一次大國戰爭的其中一個關鍵。

文安立在文中回顧指,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和大會上,對譴責俄羅斯侵烏投棄權票是意料中事,但中國所用的外交修辭(「俄羅斯合理擔憂」、「複雜歷史」說)則令人震驚。尤其是烏克蘭遭入侵前,一直與中國關係不俗,中國仍包庇普京以「合理擔憂」作侵略藉口,並以當地「歷史上複雜」含糊其說,令人質疑中國的所謂友誼,到底有多可信。

然而,文安立認為北京不惜犧牲自身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不惜容許與歐洲國家的關係繼續惡化,變相默許普京的侵略行為,完全是出於「自利」,目的是為了將俄羅斯與中國綑綁成「命運共同體」。即使普京打不贏、軍事上屢受挫敗,單純對俄羅斯侵略行為沉默不語、將責任歸咎西方,也足以令遭受全球制裁的俄羅斯未來更依賴中國。

但文安立認為習近平的如意算盤並非如此輕易打響:如果普京戰勝,他會繼續侵略別處;如果普京戰敗,俄羅斯以南地區將經歷漫長戰火和衝突。不論結果何如,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也將成為中國眼中的「麻煩友」,正如金正恩治下的北韓一樣,出事便求中國幫手。即使俄羅斯坐擁更豐富的天然資源,文安立認為「被一個永遠與鄰國爭執的政權依賴」,對中國並無益處。

文安立進而認為,當前的中俄關係與1950年代時「異常相似」,不同的是角色對調了。文安立指出,對現在的中國而言,它與歐美的關係,永遠比與俄羅斯的關係更為重要。倘若北京在與歐美國家的互動之中未有完全顧及莫斯科的利益時,猜疑和怨恨隨之而來,同盟也將因而決裂,正如1950年代中國與蘇聯決裂一樣。

另一方面,其他國家的角色也不利兩國長期結盟:印度、越南、蒙古等近年與中國屢起衝突,當它們向作為傳統盟友的俄羅斯尋求協助時,也將令俄中兩國的夥伴關係變得更為複雜。此外,文安立亦指出中國並沒有實質支援俄羅斯侵烏戰事,也可能令俄羅斯心存芥蒂。

部分華府中人認為,「新冷戰」民主 vs 專制兩極格局逐步成形,而中俄兩國是兩極的同一方,自然會有長遠的凝聚力。但文安立認為這種凝聚力並不強,原因是中國和俄羅斯的政治制度、經濟結構、民族文化其實大相逕庭。

文安立以一戰前的德國和奧匈帝國關係,比喻現時的中國和俄羅斯,勸勉北京中人要盡力避免重蹈1910年代德國的覆轍,不要被盟友推向戰爭邊緣。與此同時,文安立認為西方社會應該繼續加強軍備、支援烏克蘭的抵抗行動,加強與中俄周遭國家的合作關係,並在不參戰的前提下,繼續向普京政權施加最大壓力,從而讓中國話事人了解與普京交好,將令中美關係、中歐關係更為不穩,令北京相信自身利益與普京的利益不相容,才能減低爆發大國戰爭的可能性。

目前中國外交正處於歷史轉折點,究竟是繼續朝「中俄獨裁軸心」方向邁進,還是回到昔日「聯美制俄、改革開放」的路,似乎全繫於某人一念之間。這卻真的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