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李家超的所謂「政綱」第一項、其實也是唯一的一項,是所謂「以結果為本」。似乎意思就是outcome-based、result-oriented,看似無意義的官僚字,但背後大有文章。

因為這暗示鄭市長的文人奎斯林政權,並非result-oriented。而鄭市長畢竟是公務員出身,她雖然被奪舍,但執行依然依靠公務員嫡系,與及公務員思維。雖然她在公務員圈子當中,人緣也不甚佳,但起碼有幾名核心追隨者,協助她以公務員的方式執行任務。這個核心小組,就是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的真正核心core team:她和聶德權、邱騰華、馮程淑儀。

究竟留下來的公務員,心態是儘量適應新時代?覺得自己其實在負隅頑抗,避免更差的出現?還是催眠自己是後者,而其實在做前者?也許都有,不知道。

但知道的是,北京對此並不滿意。整頓公務員,一直是奪舍路線圖必經之路。

那鄭市長團隊在出賣靈魂方面,還有甚麼不足?

說到底,他們畢竟是公務員出身,講程序。即使他們願意執行政治任務,但慣性思維,就是是在現有條文內找justification;而到了執行時候,又會本能考慮可操作性,因為操作不了,作為官僚的自己就會出醜,而且在下屬面前徹底失去威信,所以會條件反射的「猜波」。

但對北京而言,這就不夠result-oriented。

北京期望的公務員效率,就是「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而且不要理會現有法律,任何任務都是一紙命令解決,好處是避免糾纏於任何既有持份者。因為往後的政治任務,將會更荒謬、更赤裸,假如以鄭市長方式執行,下屬未免依然有獨立思考、彈性操作空間,也要通過大量閒雜人等跑流程。不像李家超的紀律部隊思維,阿sir話點就點。

事先張揚的公務員培訓學院,就是要把香港公務員「訓練」成和中國幹部一模一樣。這個「學院」據說又是找「武官」擔任院長。同時新政府又會全速推行大陸幹部來香港「掛職」、香港公務員到大灣區實習等「互換計劃」。這才是徹底的換血+奪舍,要鄭市長執行,始終「到喉唔到肺」。

就像「動態清零」、「全民強檢」,鄭市長屬下的公務員始終擔心技術上不可行,法規上難自圓其說。但到了軍政府,連這些考慮都不會存在,即使執行得錯漏百出、天怒人怨、無法無天,也不會有任何感覺,只要是上級命令,像近日上海封城的鬧劇+悲劇,也無相干,總之要無條件執行。

李家超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鄭市長的公務員團隊,覺醒了嗎?假如還夢想可以順利過渡,下場恐怕連condom也不是,甚至還要負刑責。

那時就悔之莫及。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