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碰到移居英國的香港人,幾乎沒有孩子有適應困難,但觀察下,發現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個別群體可能出現的特有現象。

一般初中生都已經開始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會常和family friends在一起。但英國地大物博,假如並非住在市區,要和朋友hang out,又未夠年齡自駕,就只能靠公共交通工具。對本地人而言,這問題不常出現,因為通常只會就讀附近學校。但不少香港人入讀私校,或挑選校網後又搬離,令非寄宿的初中生感到行動不便,加上初來乍到,鄰舍中朋友不多,結果就花了更多時間留在房中打機。

這問題是一位低調移居英國的教育界前輩非常關注的。當然,問題在英國本地人身上也會出現,因此英國年輕人通常會在同一個社區,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那自然就有行動自由,不少地方球隊、地方樂隊,都是這樣興起的。否則,在目前網絡世界下,也很容易變成隱青。

那如何解決?

在海外,有一些連帶有球場、樂器的青年中心專門提供這類社交場合,而交友軟件現在也承擔了部份功能。有移英香港前輩認為,這也是海外港人能仿效的:青年中心只是第一步,然後是其他年齡層。「中心」不一定只招待香港人,而應該強調多元文化,例如以我所知,捷克的一個香港人中心正在接受烏克蘭難民。而「中心」也可以虛實結合,部份內容通過網絡串連,也可以局部突破地理局限。

海外藏人在美國有一個類似中心,作為承傳藏族文化的大本營,同時也是融入美國主流文化的橋頭堡。無論西藏局勢如何,藏人長存海外,已經毫無疑問。英國各地的小型香港中心,正逐步成型,這趨勢發展下去,勢將遍地開花。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