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人,最重要懂得汲取教訓。鄭市長黯然下台,成為毀滅香港的千古罪人,左中右對她的「政績」都罵聲四起。假如可以從頭選擇,她還會走這條路嗎?這問題只有她自己知道答案。但究竟怎樣算是「從頭」選擇,究竟「那一刻」在甚麼時候,也很堪玩味。

十年前,曾蔭權任滿,本來大熱的繼任人是唐英年,而唐英年選定了林瑞麟當政務司司長。當時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在全體主要官員中民望最高,而且看不起唐英年、又不太願意屈居林瑞麟之後,本來真的打算換屆就退休回國(自然是她的祖國大英帝國),到劍橋大宅相夫教子、當家庭主婦、進修學術。

就在這時候,梁營接觸她,邀請她和梁振英配搭。這個「英娥配」,當時遠比「年麟配」叫座:對民間而言,民望相對較高;對北京而言,又不用繼續讓同一幫既得利益者壟斷。雖然梁振英當選後,才公佈主要官員名單,但林鄭月娥早就成為梁營說服北京的一張皇牌。畢竟當屆選舉,居然是高度參考當時民意的。

但是否那一刻因為梁振英「禮賢下士」,林鄭月娥才被說服下火炕?卻又不是的。

早在曾蔭權時代,某和梁營關係友好的財團,就提供了工作機會給予林公子;而與之關係密切的中央代表,也早就開始鎖定林鄭月娥為棋子。加上她在發展局負責「打土豪」,被看作與梁營理念相近。林鄭月娥也積極搭通天地線,到了2012年,還是在半推半就下,放棄了劍橋,作出了影響一生的決定。

然後林鄭月娥在梁振英政府當上政務司司長,但從來不算受信任,因為梁營對公務員有根深蒂固的猜忌。她上任幾日,親手提拔接班當發展局局長的麥齊光就被神秘拉下台,而第一份梁營悍將某君起草的鬥爭式施政報告,則被林鄭月娥團隊「砍掉重練」。但林鄭月娥視乎將這些看作普通的辦公室政治,自以為很懂政治,而沒有想到整個超出她想像的香港「奪舍」計劃,其實才是主菜。

這故事教訓我們,人應該知所進退。反而是林瑞麟和唐英年「齊上齊落」,徹底退出政壇,然後在牛津進修神學,不用滿手鮮血,也不用被制裁,現在是一個慈祥長者。十年前,又有誰想到林鄭月娥會羨慕這位前任的結局?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