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G20「二十國集團」峰會將於印尼舉行,俄羅斯的代表身分成為爭議重點。假如它被除名,純粹學術討論,誰能代替?雖然G20號稱代表全球最重要政治、經濟實體進行「全球治理」,但依然有不少漏網之魚,缺乏了它們,不但代表性成疑,到了具體執行,也會事倍功半。

🇮🇷 年前談過,不計立場,被忽視的聲音當中,伊朗是被最頻繁提及的一員。伊朗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甚為豐富,經濟基礎不俗,伊斯蘭革命前,經濟體積甚至超過G20成員沙特,隨著國際制裁解除,伊朗作為中東「金磚國家」的潛力,不容忽視。更重要的是伊朗的政治角色:目前 G20雖然有穆斯林國家如沙特、印尼,以示「政治正確」,但都是遜尼派主導,什葉派沒有機會發聲。伊朗作為全球什葉派龍頭,一直和沙特集團冷戰,近年敘利亞和談、打擊ISIS一類中東大事,伊朗能否直接參與,往往是成敗關鍵。加上沙特外交越來越霸道,有了伊朗對沖,對雙方都有所制約。

🇮🇱 另一個應該加入G20的,自然是以色列。以色列的經濟、軍事實力居於全球前列,尤其是高科技研發能力,極具前瞻性,而且影響力不局限在中東,因為以色列不止是一個主權國家,更是全球猶太人的家園。有了以色列,各國、特別是美國猶太人的依賴對象,就會立刻改變,這大概也是美國堅持扮演「以色列代言人」角色的原因之一。然而,隨著美國外交進入轉型、動蕩期,以色列以「國家+非國家個體」身份躋身全球治理集團,乃應有之義。

🇳🇬 目前G20有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代表拉丁美洲,但非洲只有南非一國,而南非經濟曾長期獨立於非洲大陸,GDP亦不及非洲大國尼日利亞,能否代表非洲,頗成疑問。當歐盟作為非國家個體的身份,也能加入G20,非盟理應同樣有資格加入,特別是非洲缺乏法國、德國那樣的明顯領袖,更需要跨國組織的協調。

🇹🇭🇲🇾 理論上,東盟也可以考慮加入,目前印尼飾演了東盟代言人角色,但泰國、馬來西亞等都不甘於此。目前非盟、東盟都是G20特邀觀察員,存在「正名」空間。

🇪🇸🇳🇱🇵🇱 單論經濟實力,西班牙、荷蘭,還有已經「舉手」要求替補俄羅斯的波蘭,都值得加入G20,而且各自有地緣政治代表性:西班牙能顧及拉美國家,荷蘭昔日畢竟有少量殖民地,波蘭則是中、東歐領袖,但假如全都進入,就會過份歐洲主導。

🇹🇼 至於中國作為崛起中的大國,卻與世界各國都難以等同,自然會認為「只」有一席代表,卻是不足。假如台灣、香港、甚至新加坡等等能以「大中華」身份加入(三地GDP分別排全球22、33、37,均高於南非),理論上頗有可塑性;不過涉及複雜政治問題,就不是目前可以解決。到了香港被奪舍、台灣成為中國恐嚇對象,討論更是到此為止。當然,如果台灣能夠以獨立身分加入,在大會上制衡中國,自然合乎現實,但要中國同意,可能性是零。

🇸🇬 新加坡反而組織了一批小國,牽頭成立「3G全球治理集團」(Global Governance Group),要求代表小國加入G20反映不同聲音,這卻是新加坡外交一貫進取之道。3G是2010年成立的鬆散國際聯盟,的包括23個中小型聯合國國家,目的是避免G20這全球治理平台被大國壟斷,成立後被G20邀請為觀察員。較重要的3G成員除了新加坡,還有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卡塔爾、瑞士、阿聯酋等。

💻 最後,在資訊科技革命時代,談及全球治理,國家早已不是唯一的單位,Elon Musk、蘋果、微軟、阿里巴巴等,論經濟實力、影響力、和對技術的壟斷,都比一些G20成員如南非更關鍵。這些公司無論在哪裏註冊、哪裡交稅,實際上都是自成一國,怎樣加入他們的利益考慮,涉及國家和非國家個體之間的較量。假如G20不能處理,長遠而言,是一大遺憾。特別是對網絡世代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國家」,代表又怎可以缺席呢?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