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烏克蘭戰爭進入膠著狀態,俄軍不見得有能力攻下烏克蘭主要城市,烏軍亦不容易得到北約設立禁飛區的承諾,不少人對和談開始寄予厚望。但正如早前分析,雙方立場的距離甚大,並不容易短期內談攏,不過從過去一週的風向可見,俄羅斯對談判是越來越著緊,相反澤連斯基雖然面對俄軍兵臨城下,卻越來越從容。

假如閱讀俄方新聞,或中國大外宣,都會發現不時出現「談判接近完成」、「雙方快將同意條款」一類新聞,新華社對發放這種訊息不遺餘力,「新香港」「媒體」如TVB新聞亦有當作突發新聞報導。這也不能全怪這些黨媒:就連《金融時報》,昨日也以突發篇幅報導和談出現突破,俄烏雙方同意15點條款,俄軍撤出,換取烏克蘭修憲寫明中立化、不加入北約、限制武裝,自然也被不少中國媒體引用。

但其實這些消息,一律是俄方主動放風。烏克蘭一方的訊息依然是願意談,但不簽城下之盟,正當《金融時報》作出上述報導時,烏克蘭卻同步通過《法新社》發放消息,表示拒絕成為奧地利、瑞典那樣的中立國,去換取俄軍撤走,那是對俄方的放風直接打臉。

俄方放風並非通過無名氏「消息人士」,而是由外長拉夫羅夫親自發放消息,表示他覺得很快就會達成協議,談判取得實質進展,烏克蘭一方終於變得務實,云云。甚至連普京本人也說過,他的談判代表告訴他有好的進展。這自然是典型的心理戰,除了希望把談判破裂的責任推向烏方,也是繼續方便大外宣,去通過「烏克蘭拒絕享受強姦」這「罪名」,合理化俄軍繼續無差別襲擊,或方便普京說服「盟友」(其實來來去去就是中國)加強支援。

澤連斯基的策略則是堅持談下去,以免予人破壞和平的口實,但每一刻都通過自己的社交媒體闢謠,同時又以俄方壓力反饋給西方領袖,「軟施壓」暗示若不提供更多武器、給予更多支援,就隨時可以和俄羅斯講和,那時候西方壓倒普京的千載難逢機會就會失去,北約也要面對俄軍直接衝擊。

澤連斯基的底線大概就是《明斯克協定》,讓俄佔地區「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北約問題可以給予外交上模稜兩可的詞彙,而且要普京親自和他單獨舉行峰會對談,總之要得到烏克蘭抗俄成功的效果。他最在意的是得到「不加入北約而得到北約式保障」的條款,也就是俄軍再入侵時,北約有義務直接出兵協防烏克蘭,那自然是俄方不能想像的。根據此刻戰場內外形勢,越拖下去,對俄羅斯越不利,所以雖然被攻打的是烏克蘭,時間卻在澤連斯基一方。

俄羅斯要突破這個僵局,一是靠核武,二是靠中國,別無他途,但前者儼然急性自殺,後者則是飲鴆止渴。從俄羅斯連《金融時報》內部線路都動用了,反映莫斯科真的急了,越急越亂,一切於事無補,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