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與俄羅斯相比,英國和法國對核武的態度,就與美國較接近:它們都將核武作為一種戰略威懾工具、而非實質作戰工具,這一共識,也被記入1999年的「NATO Strategic Concept」文件,其中寫明:「本聯盟所持有的核武力量,本質上是政治性的,即捍衛和平、避免戰爭」。

不過,英、法同美國一樣,都拒絕承諾「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因為它們擔憂這一承諾,將削減核威脅。 

在實際操作層面,英國和法國的核威懾都通過核潛艇完成:在任何時候,英國與法國都會各自派遣至少一艘具核打擊能力的核潛艇,在大西洋海底巡弋,以應對任何可能針對本國安全的威脅。

不過,在威懾的表達方式,英法兩國又有所不同:英國的核威懾政策在闡述國家利益、亦即可能觸發核反擊的「門檻」時較為清晰,但並不意味核武是唯一的反擊途徑;法國則對「究竟何種威脅才是嚴重威脅國家利益」較為模糊,但強調凡是威脅國家利益者,必然受到法國核武報復。上述區別,也許和兩國近世紀面對外敵的不同經驗所致。

至於中國是核武國的後來者,但目前核武力量、尤其是遠程洲際導彈和核潛艇等實力,已逐漸躋身世界一流。與俄羅斯公開的「先發制人」戰略相反,中國自成功研發核武後,就表態絕不在戰場首先使用核武,亦不會向不具備核武的國家威脅使用核武,這一姿態,屬於首創,主要是出於外交目的。

特別是當時中蘇交惡,蘇聯一度打算「先發制人」摧毀中國核武,只是美國不同意才作罷;而在當時核武國家當中,中國的常規軍備依然最弱,這種姿態,也是自我保護。 

不過從純粹戰略角度,這表態大大減少了核武的威懾力,特別是「核武國家」可以越來越多,不止是中國擁核時的美蘇英法。以印度為例,中國假如真的承諾不對擁有核武的印度首先使用核武,單靠常規軍備,是否有能力戰略上壓倒印度,就大可商榷。

然而回顧中國從擁核至今的國際形象,則無疑頗為正面,確實做到「盡責任核國家」,也令中國逐步從西方眼中難以測度的危險國家,逐步「正常化」。不過近年也傳出中國領導人打算「走數」,恐怕也是到了關鍵時刻,才能知道真偽。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