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美國將禁止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英國也有同一宣示;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嚴重的歐盟雖然沒有跟隨,但也制定了儘早達到能源自主、減輕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緊急綱領。這些動作,隨時掀起超乎想像的蝴蝶效應,對國際經濟又有何影響?

俄羅斯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原油、石油產品出口國之一,短期內,美國的禁令自然會令油價持續飆升,連帶加劇通漲,無疑會對剛從疫情陰霾恢復的環球經濟造成衝擊。俄羅斯深信,雖然國內經濟一定受到嚴峻壓力,但畢竟民意對西方國家而言重要得多,一旦經濟危機持續,西方國內的民情隨時可以改變。

美國放手禁止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自然是因為美歐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依賴不同。美國也是重要石油生產國,俄羅斯石油進口只佔其消耗的8%,美國可以透過增產頁岩油,來彌補當中缺口。雖然不少經濟分析師對頁岩油能否完全補上缺口存疑,美國今年夏季的汽油消耗旺季可能供不應求,但預料造成的本地影響還是相對有限。而且有共和黨支持的美國油商,更可能成為既得利益者,乃至延緩能源改革的速度。

然而歐洲各國的石油生產不如美國多,石油消耗量有2成多來自俄羅斯,自力更新自然困難。以德國為例,根據《金融時報》數據,高達3成石油進口來自俄羅斯;最誇張的要數立陶宛和芬蘭,來自俄國的石油進口分別佔83%和80%。雖然各國正加快發展潔淨能源、多用核能,但短期內,相信俄油仍是無法取締。

對俄羅斯來說,由於美國向俄羅斯購買的石油量不算太多,禁運對俄國的直接打擊有限,但長遠來說,如果歐洲各國堅決放棄從俄羅斯能源,導致市場萎縮,行業基建投資減少,絕對會撼動俄羅斯作為能源大國的地位。加上俄羅斯經濟極度依賴天然資源開採,上述趨勢,或足以動搖國本。中國和印度雖然會繼續從俄羅斯購買石油,但即使兩國增加訂單,考慮到輸送路線等客觀因素,也不容易完全抵銷歐洲禁運的影響。

在華府正式宣布油禁前一日(7日),衡量國際油價高低的指標的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已暴漲至139美元一桶。巴克萊銀行預計,在美英禁止入口俄油的情況下,大部分俄羅斯海運原油供應將會中斷,油價即使升至每桶200美元以上,也不是不可能。美國正聯絡沙特、阿聯酋等國增產,阿聯酋據報已初步同意,也嘗試和伊朗、委內瑞拉等產油國改善關係,不過油價並非單純供求關係,在未來一段長時間,波動可期。

而石油作為市場最重要的投入之一,無論是各種交通工具、還是居家發熱,都用到石油。當投入的成本上漲,自然導致產出的價格上升,商人亦會將一部分成本升幅放到消費者身上,自然加劇通脹。計算通貨膨脹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在美國2月的數據年增7.9%,創40年來新高,在美國中期選舉之前這幾個月,還可能持續攀升。這樣一來,就像給全球大大小小企業加稅,物流商、花店、超市等也將因運輸成本上升而受影響,消費者口袋裏的錢亦會減少,最終可能引發經濟衰退。按美國的聯邦儲備理事會預測,一桶石油每漲10美元,GDP就會減少0.1%。

前車可鑑,我們也可以從歷史經驗找到相關參考。

例如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美國站在以色列一方,引致阿拉伯國家不滿,包括沙地阿拉伯在內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是為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接近12美元,通脹在1974年達高峰的11.1%,直接造成西方國家經濟衰退。據分析,當時美國GDP增長下降了4.7%,歐洲整體的增長下降了2.5%,日本更下降了7%。

又如在1979年,重要產油國伊朗發生革命,停止向外輸出石油,是為第二次石油危機。儘管全球石油供應量僅下降了約4%,石油價格卻由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漲到1981年2月的最高39美元,通脹達13.5%。據佔計,美國因第二次石油危機的GDP減少大約3%。

了解到對石油的依賴,美國和日本等國在第一及第二次石油危機後積極蓋儲油槽,又在價格低廉時,用國家資金買進石油,然後放在地底儲存。根據美國政府機構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數據,美國現存5.8億桶戰備儲油,即大約是一個月的儲備量,起碼足以應付不時之需。

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的結果告訴我們,這次美英禁止俄油入口,環球經濟無論如何都會經歷一段陣痛,環球通貨膨脹、經濟衰退,恐怕不可避免。正如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Jason Bordoff所說:「這可能是我們願意付出的代價,藉此告訴俄羅斯,他們的行為是不能被接受的」。但至於代價要付出多久,哪一方更能持久挺過難關,卻未可知。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