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中國取態一直受到密切關注。從兩名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汪文斌的回應可見,二人嘗試捨棄戰狼面具,雖然立場明顯偏袒俄方,但態度相對謹慎,近日更多番強調「中方希望各方不要把和平大門關上,繼續致力於對話、協商、談判」、「烏克蘭問題有着非常複雜的歷史背景和經緯,演變到今天這種局面,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等態度,似希望當「調解員」。中國黨媒央視報導習近平與普京通電時,亦特別提到習近平「贊成以外交方式解決(俄烏衝突)」,雖然認為俄羅斯的「安全關切合理」,但「中國的基本立場是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然而這種立場,卻是似曾相識。

1938年,納粹德國元首希特拉意欲出兵攻打並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時,意大利的法西斯領袖墨索里尼曾嘗試「調解」,最後促成德國與英國、法國簽訂綏靖政策的《慕尼克協定》,讓德國吞併捷克蘇台德區,墨索里尼則以「和平使者」姿態,出盡風頭。

當時希特拉意欲吞併蘇德台區,與普京近日先佔領東烏克蘭,亦是異曲同工。

1938年3月,納粹德國不流血實現德國與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合併,意欲繼續東擴,捷克斯洛伐克成了下一個目標。蘇台德區當時住有約300多萬日耳曼人,希特拉以「保護僑民」為由,派人在蘇台德區製造動亂,聲稱民眾要求「民族自治」、「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然後希特勒展開下一步計劃,指不能容忍德國境外的日耳曼民族受到「欺負」,要替他們「伸張正義」,故準備用「軍事行動掃蕩捷克」。希特拉於9月12日向捷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指若果不給予蘇台德區的日耳曼人一個「公平待遇」,德國就要「採取行動」。

希特拉拒絕與捷克和談,本來也拒絕與英法談,最終是急於和談的英國首相張伯倫接觸墨索里尼,讓後者遊說希特拉出席。最後,希特拉、張伯倫、法國首相達拉第(Édouard Daladier)、墨索里尼四人在慕尼黑會面,達成《慕尼克協議》,大抵按墨索里尼方提出的方案(後來被稱為「意大利方案」),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德台區「轉讓」給德國,以換取捷克斯洛伐克其他地區的安全。

我們都知道歷史的後續發展:“Peace for our time”(張伯倫簽訂《慕尼黑協定》後在倫敦下機時語)並沒有到來,希特拉隨即食言,於1939年3月全面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扶值傀儡政權斯洛伐克共和國,佔領全境。以為受到英、法等大國保護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但在決定其領土的會議沒有被邀出席,最後更成為綏靖主義的亡魂。

至於墨索里尼「調解」成功後,自己又向鄰國阿爾巴尼亞入侵,藉口又是「保護僑民」。最終二戰爆發,希特拉、墨索里尼並肩作戰,至於結局,大家心照。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