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中國崛起後,以需要中國市場的美國權貴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盟友,荷里活是重點統戰對象。對荷里活而言,比起得罪十四億中國人,得罪北韓人似乎比較化算,反正美國電影怎樣都不會在北韓上映——至少十多年前《紅潮入侵》的製片商米高梅(MGM),已是這樣盤算。

《華爾街日報》荷里活記者Erich Schwartzel最近出版新書《紅地毯》,拆解中美兩國的競爭如何塑造兩地電影業近年發展,記錄荷里活為了討好龐大的中國市場,早就自我審查、扭盡六壬。《紅地毯》其中一個章節「中國迫使荷里活重塑壞人」,上週六節錄刊登於《華爾街日報》,介紹了美國製片商如何不惜工本通過電腦後製,將中國的侵略者角色通通改為北韓人。

話說1924年成立的MGM工作室,在2008年前後經歷經濟大衰退,為了解決財困,決定找一套舊片翻拍,最後找到1984年以冷戰為背景的《天狐入侵》。這套舊片講述一群美國青年球員為抵抗蘇共入侵,拿著土製武器和獵槍,去守護家園。當時MGM希望翻炒《天孤入侵》的成功,引起年輕觀眾的共鳴,由於蘇聯已崩潰,反派就換成逐漸崛起的中國。

然而,在2008年決定翻拍、到2010年準備上映之際,國際電影市場已經出現微妙變化。就在《紅潮入侵》剎科前幾日,《阿凡達》在中國院線大賣,創下13億人民幣的票房紀錄。將中國描繪為大奸角的電影,荷里活立刻避之則吉,電影即使只在美國上映,也恐拖累整間公司遭中共封殺。

《紅潮入侵》的前期宣傳,事實上的確令電影和MGM在中國受盡批評,甚至連累MGM在中國被短暫封殺。根據Schwartzel的報導,MGM私下跟《紅潮入侵》演員講:如果想將名字從演員名單上拿下,也是沒有問題的。

最後,MGM決定把中國作為侵略者的故事背景一筆勾銷,將電影交給Custom Film Effects(CFE)進行特效後製,逐格將所有象徵中國的國旗、「八一」軍旗圖案都換掉,而侵略者的身分改為北韓。後製工作耗時兩個月,成本高達100萬美元,CFE首席插畫師Jamie Baxter形容後製過程是「惡夢」、「倒錢落海」。編劇、演員認為臨時將敵人換為北韓「荒謬」、「不明所以」,而這一點也充分反映在票房:最終《紅潮入侵》在美國票房僅4500萬美元,連收支平衡都不能達到。但至少對MGM而言,卻成功避免了被中國封殺,而且「經一事長一智」,從此再也沒有荷里活片商願意加入中國反派。

昔日冷戰時代,荷里活電影幾乎循例以蘇聯為反派,但今日中國的鋭實力,已經遠超當年蘇聯。發展下去,中國電影都妖魔化美國,美國電影卻不能有中國反派,這就是我們活在的超現實世界。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