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Patreon importer is back online! Tell your friends ✅

Content

五叔讀心理學之時,沒有多少香港人把心理學當作獨立學科看待,而普及化自然有一個過程。這過程在西方,自然出現了不少大師(例如佛洛依德),而在香港也有一個關鍵人物、也是爭議人物:顧修全博士。

顧修全博士是五叔在港大心理學系高兩屆的師兄,五叔說顧修全其實很久以後才有執業資格,當時他在業界內的公信力,主要來自他的第一任太太:孫天倫教授。孫天倫曾一度和顧修全拍檔搵真銀,二人離婚後則專注學術,目前是樹仁大學副校長。

作為一個laymen,我很記得小時候看電視節目,大小便不分髮型的顧修全博士是常客,無論是新聞、娛樂、財經、任何事情,都可以看見他的蹤跡,堪稱「心理學蔡子強」。不少香港人首次接觸心理學,都是通過顧修全,而知道心理學家「可以收很貴」,也是源自顧修全同步建立的一個所謂「理財達人」形象。從這角度看,顧修全理應對業界的普及化,立下汗馬功勞。

但據五叔所言,心理學家普遍對「顧修全路線」很有保留。他是否過度曝光屬於見仁見智,但他被不斷質疑違反專業操守,則是事實。例如顧修全曾在電視公開一些心理測驗的評分和設計,而業界共識是不能公開的,因為會影響clients求助時的診斷。顧修全也為一些健康食品代言,而代言的內容,卻可能與一些心理學ethics有所牴觸。最後,據說他更因此被心理學會除名。後來根據公開資訊,顧修全和孫天倫離婚後,改為專攻大陸市場,研發「中國偉哥」,爭議只有更多,不過那與香港無關,就按下不表了。

不過五叔又說,隨著年歲長大,他對「顧修全路線」的觀感,也有一些改觀。而這涉及一個哲學問題:假如有一些事情,根據專業操守是不能做,但卻可以幫人,那是否應該做?

無論顧修全的目的是什麼、賺到多少錢(或蝕了多少錢),假如有人因為他的「入世」工作才認識心理學,繼而正視自己需要心理治療的事實,這已經是一種功德。五叔舉自己為例子:心理學專業會訂下哪些療法是受認可,而清單會持續更新,他自己學習了「能量療法」,但這就不是心理學專業的認可療法範疇之內。於是他以臨床心理學家身份工作時,就絕口不提「能量療法」,但假如有友好私下請教他,他認為「能量療法」、或其他信仰層面的介入有幫助,就會使用,前提是說明這「不是」心理學範疇。

同一問題,對哲學、社會學、國際關係等,都存在,是否利多於弊,難以一概而論。反過來以「選舉學顧修全」蔡子強為例,他對普及選舉研究在香港絕對有很大貢獻,但假如受眾永遠停留在這層面,就會不思長進;假如因此認定「選舉就是一切」,則是以偏概全;從中進入更深的門檻,卻是功德無量。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