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2013-14年的烏克蘭抗爭被各方記者詳盡記錄後,被整理成紀錄片《Winter on Fire》,年前運動期間,曾在香港巡迴播映,得到不少迴響。年前也曾造訪烏克蘭革命地點,拜訪了相關人物,當時沒有想過烏克蘭和香港相距千里,最終卻會連成一線。雖然兩地各方面都難以被直接相提並論,但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我們有甚麼啟示?

白馬非馬,另類事實,也是「事實」

在反送中運動開始初期,中國大陸嚴格封鎖消息,有關香港的新聞幾乎不能找到。但後期轉變策略,出動國家級輿論機器,主動參與輿論戰,將香港的新聞大肆渲染,當中夾雜了不少「另類現實」。這場「戰爭」,絕對比現實世界更關鍵。

回想互聯網出現初期,精神十分開放,例如曾經流行的ICQ,就流行一種「跟陌生人對話」的機制;通訊軟件尚且如此,其他就更不用說。但隨著網絡的在地化、財團化、城邦化,加上人類希望停留在舒適圈的墮性,網絡已經不再開放,現時我們使用網絡,幾乎都是跟現實上已經認識的人聯絡;而我們接收的資訊,只能被演算法牽著走,走不出同溫層。Fact Check是被動的,內容也不會輕易流傳到內地網絡;就算是民間,一條帖文能否廣傳,也看意見領袖和「大台」是否准許,中間有重重關卡。

這也是「假訊息戰」(disinformation war)在當代往往取代了常規戰鬥,在國際上大行其道的原因。因為製作假新聞的成本低,成效高,Fact Check需要成本,於是製造假新聞的團體,可以用極少的人力物力,消耗對手大量人力物力。

這方面,深得KGB心法的普京領導的俄羅斯,自然是箇中高手。俄羅斯與烏克蘭在近十年都處於準戰爭狀態,反俄革命一開始的爭議,就是關於總統亞努科維奇不信守與歐盟建立關係的諾言,之後轉為親俄而引起的公憤,後來的示威,才變成抗議軍警殺人和濫暴的抗爭。俄羅斯輿論機器的責任,就是把烏克蘭分裂為兩部份,努力整合東部的親俄民眾,把示威者演繹為西方外國勢力傀儡、刻意搞亂國家、破壞秩序的暴徒,任何出現來自俄方的濫暴,都會被賊喊捉賊的陰謀論反擊回去。

這些伎倆原來不為世界注視,直到馬航MH17航班在2014年被「親俄叛軍」擊落,俄方及其宣傳機器不斷對事件作出各種質疑,例如指控班機其實是由烏克蘭軍隊擊落;而「譴責暴力」的歐盟和歐美國家也被拖下去,被指控為陰謀背後的黑手。亦有俄方說法認為,是美方指使烏克蘭故意擊落飛機,以嫁禍俄羅斯。這些論述發揚光大後,西方才發現俄羅斯輿論戰實力的龐大。

到了2018年,俄國叛諜Sergei Skripal在英國被暗殺未遂,大量為俄方開脫的陰謀不脛而走。據外媒統計,不同版本的暗殺故事至少有46個,大部份的源頭,都是俄方的國家宣傳機器,而這些假新聞萬變不離其宗,都是暗示明示叛諜暗殺案,與普京和克里姆林宮無關,俄方反而是一場國際策動的「反俄大合唱」的受害者。美國朝野對「通俄門」如臨大敵,空穴來風,自然有因。

親俄叛軍:甚麼都是,甚麼都不是

在鏡頭之外,烏克蘭同時面對軍警以外的威脅。

俄羅斯介入烏克蘭的方法很高明,特別是任用「親俄叛軍」在烏國國內製造事端,令其進入恆常的內戰,理論上卻與俄羅斯無關,這一場消耗戰曠日持久,由於缺乏單一大規模衝突的指標,也不容易得到各方持久注視。這些東烏克蘭「親俄叛軍」不斷進行游擊戰和佔領,製造類似戰爭的狀態,最終更宣佈獨立為「盧甘斯克共和國」和「頓涅茨克共和國」,雖然沒有國家承認,卻成了俄羅斯控制的緩衝區,為烏克蘭增加了大量外交和內部壓力。

而所謂「親俄叛軍」微妙之處,在於這些軍隊同樣自稱與克里姆林宮無關,是「自發」的,後面沒有「大台」。類似的做法,在香港的示威活動中似乎也有出現,例如南下出現於街頭「參戰」的福建幫,內地自然不會承認有關,甚至連香港的福建鄉紳也表示無關,彷彿從天而降。至於曾經深獲民眾信任的香港警隊,今天是否全體上下每一個人依然是「香港」警隊,經過發展,真香港人大可自行判斷。

由於俄羅斯自然否認自己與這些軍事組織有關,於是事情在理論上,就只是烏克蘭的內亂,俄羅斯沒有動員軍隊與烏克蘭開戰,外國也缺乏國際干預的框架和法律工具。不少烏克蘭人期望國際人道介入,但這需要符合一定條件。例如根據《日內瓦公約》,有關於「武裝衝突」的定義,如果只是私兵,攜帶武器,沒有可資辨識的軍服,就只能被歸類為「騷亂、暴動」,而不是戰爭。

雖然盧旺達大屠殺後,學界和外交界對「主權至高無上」有一定反省,提出「國家保護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的說法,認為一個國家如果無法再保護自己的國民免於戰爭和反人類罪行,國際社會就有責任進行人道介入。然而這只是一個理想,在現實政治很難實行。威權大國可以鑽空子,反對外國干預自己的主權事務,同時積極透過國與國框架以外的方式影響其他地區,俄羅斯和中國,都是如此。加上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中俄都可以投否決權,敘利亞在亂局伊始,就有過進行人道干預的議案,但也是由於中俄投否決票而告終,最後導致ISIS的崛起;但在中俄媒體,ISIS的崛起普遍被演繹為美國的責任,輿論戰的玄妙,可見一斑。

我們自然不希望香港變成東烏克蘭。但和烏克蘭一樣,香港同樣處於文明衝突的斷層,早已是一個撕裂區。特區政府明知如此,究竟月來的行為是令香港烏克蘭化,還是反其道而行?警察的記者招待會,究竟是製造事實,還是另類事實?把政治問題訴諸鎮壓、轉嫁給土地問題,是不可能奏效的,否則人人有屋住的東歐鐵幕政府,根本不會倒台。假如不對症下藥,香港和烏克蘭的距離只是那麼遠、這麼近,各位曾到過烏克蘭的朋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