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香港回憶188】七十年代皇仁Prefect的特權 (Patreon)
Content
五叔當了六年女校男生後,果然一如祖父所料,和他的哥哥們一樣,入讀皇仁書院。五叔讀皇仁的年代,已經是七十年代中期,當時教育剛開始普及,免費教育開始推行,但還沒有今天那麼多「直資名校」,競爭進入皇仁,反而比以往更困難。
機緣巧合下,我認識不少五叔的同屆同學,例如歷史學者何冠環博士、蘇維初博士等。五叔性格善解人意,據說很受老師歡迎,這可以先從一件小事談起。
話說他讀中一時,一向拿滿分的數學居然在考試時失手,不但沒有滿分,而且排名急跌。他本人不以為意,但在皇仁教數學、物理的祖父,覺得匪夷所思(他從來覺得兒子們數學滿分是天經地義),於是越俎代庖去「查卷」,又居然真的被他發現,五叔的數學老師莫名其妙的硬扣了150分入面的15分,即整整10%。這大概是典型的辦公室政治,無辜連累其中的五叔,卻和那位硬扣分數的數學老師繼續維持良好關係,笑說老師和祖父的恩怨與他無關。
皇仁老師們,很快就發現他很識做人。
五叔的英文根柢很好,一直是同屆的第一。有一位英文老師教過五叔,到了我讀皇仁的時代,巧合地回來再次任教,我問五叔是否還記得這位女士,他笑說「當然,奇廢無比」,令我確定應該是同一人(皇仁學生一向都是自修的)。同時他的普通話也很好,而當時的香港學生普遍是不太懂普通話的。因此負責中文朗誦的老師,也特別找他去唸《滿江紅》比賽。加上他中三時,祖父已經從皇仁退休,他就完全自由,主要時間都用在拍拖,不能算是套版形象的好學生,但依然很受老師喜歡,依然被委任為prefect。
這裏要補充一下,七十年代皇仁的prefect,含金量遠比我的年代高,屬於「攞正牌」的特權階層,殖民地色彩濃厚得多。在我的年代,中四也可以當prefect,數目也不少,但那時候只有中六、七學生才可以,其中中七有16個,中六有8個(稱為「acting prefect」),到了中七學生畢業後再補充8個,總之非常珍貴。委任prefect是校長提名、老師「協商」,採取「一票否決制」;而在我的年代,以我所知,卻是「老師集體投票制」產生。背後的理念有何差異,清晰不過。
當時的prefect也會自嘲是「錦衣衛」、「保王黨」,以童軍室為「休息」總部,一方面「管理」同學,另一方面自己的違規卻往往有免死金牌,這是英國寄宿學校的常見現象。那時候,總領袖生還有獎學金,而學校未出現民選學生會,所以「領袖生」壟斷了一切權力。當時的潛規則是挑選的prefect,幾乎肯定就是未來社會領袖,但到了我的年代,坦白說,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