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立陶宛政府近月高調挑戰中國,包括允許台灣於首都維爾紐斯以「台灣」為名開設代表處,成為國際博弈的前線風眼。但對於政府以價值為導向的對華政策,在中國高調反制後,似乎並不受主流民意支持。對近月因為烏克蘭難民危機等其他問題民望大挫的執政黨而言,這無疑非常棘手。

近日公佈的一份在2021年12月10-18日進行、由立陶宛政府委托私人公司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13%的受訪者對政府的對華強硬政策給予「非常正面」或「正面」的評價,但給予「負面」和「非常負面」評價的比率,則分別高達37%和21%。這反映立陶宛雖然有前蘇聯抗爭的悠久歷史,但全民抗中並非全國共識,何況立陶宛獨立後,左翼政黨曾長期執政,反而一度採取親俄政策。這次民調調查結果由立陶宛網絡媒體《15分鐘新聞》(15min naujienos)公佈,這是當地主流媒體,並非中國大外宣工具。

對於民調結果,立陶宛政府內部人士表示他們將「仔細分析結果」,但在本屆政府執政期間,不會變更「台灣代表處」的名稱,亦沒有計劃改變對華政策的大方向。然而言下之意,有了民意導向,日後要改變政策,就有了理據。這已經是一貫反華的現執政黨的表態,至於反對黨一旦上台,取消「台灣代表處」之名的機會,則高唱入雲。

自從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運作後,就遭到中國以強硬經濟手段反制,包括制裁有立陶宛成份的歐盟產品,令立陶宛受到歐盟企業的更多壓力,引起國內政壇大分裂。反對黨之外,無政黨背景、角色相對超然的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表示以「台灣」之名開設代表處是一個「錯誤」,一些政壇元老亦有類似表態。

執政黨的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堅持以台灣命名代表處「並無違反任何條約」,並表示來自台灣的人稱自己為台灣人「很正常」。他又向《金融時報》透露,他會在本週的歐盟高級外交官非正式會議上,向歐盟外長們警告中國的騷擾行為,希望歐洲能挺身而出,認為中國的行為不只是對立陶宛的不專重,更是對國際貿易秩序赤裸裸的威脅。

法國外長Jean-Yves Le Drian在法國外交部長聽證會表示,歐盟必需儘快對中國這類第三國進行經濟等脅迫行動,表達清晰且明確的立場。而作為歐盟新一年的輪值主席,法國承諾將與立陶宛站在同一陣線,積極推動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令歐洲各國更有本錢防禦這類中國威脅。

現在歐盟的態度,就是立陶宛能否堅持下去的最大關鍵。假如歐盟的表態口惠而實不至,立陶宛國內民意可能進一步一面倒,那時候,中國戰狼外交要再下一城,恐怕就更有把握。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