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三叔在巴西工作了幾年,看見香港成立土力工程處,全球招聘土力工程師,就回來了香港,加入政府。其實當時他在巴西已經幾乎可以入籍(工作滿5年可入籍),但當時尚未流行移民概念,大概也未出現香港前途危機。

我覺得這段經歷十分有趣,主要因為香港人對巴西的了解,實在出奇地少。但巴西卻是全球頭十名的大國,這對自居「國際都會」的香港,未免不尋常。就算是葡屬澳門,本應和巴西也頗多聯繫,二戰時,日本甚至因為巴西的日裔安全而不佔領澳門,但今天兩地同樣顯得陌生。距離、語言自然都是原因,但某程度上,這也反映香港人的開拓精神,其實也很有局限,不知不覺間,已經不及再上一代那樣進取了。

不說不知,其實巴西專家曾經也是香港政府尊重的國際專才。1972年發生造成幾百人死亡的618雨災(即任白上電視賑災籌款那一次),秀茂坪出現巨型山泥傾瀉,而四年後同一地點又再出現一次,那次死亡人數雖然不及第一次,但也有十多人。三叔說,香港政府邀請來調研寫報告的,有一位是巴西聖保羅大學(USP)的Victor de Mello教授,他在聖保羅時也有和這位教授討論香港的發展情況。

當時巴西大興土木,基建經驗豐富,香港要找國際專家,找到巴西,倒是非常合理。同一道理,當時同樣急速復原的日本也是大興土木。記得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我曾到一間日本大學交流,現場有一位日本老人家分享了南丫島發電廠的照片,說他當年有份參與興建,並送了照片給我留念,說「香港加油」。

幾年前,一位巴西的國際關係學者訪問香港,我和他做了一個訪問,然後介紹了給三叔認識。近年來香港交流的巴西專家學者很少,香港甚至沒有一個研究巴西的專家。城市大學曾經有幾位研究拉美國際關係的學者,後來好像都離開了。這一頁缺失,實在令人遺憾。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