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三叔到了巴西,公司的工作地點在聖保羅。我們可以粗略比較,里約熱內盧(舊首都)Vs 聖保羅,有點像北京 Vs 上海,但首都搬離後的里約更像享樂之都。巴西人認為去玩就去Rio,工作就去聖保羅,到了今天,依然如是。

正如前文講述,七十年代的巴西是經濟起飛得最快的國家,到巴西當工程師,在當時是超一流待遇。他在英國上班的公司Scott Wilson Group已經是業界龍頭,但年薪未扣稅只有大約4000英鎊,扣稅之後每個月只能實收200多鎊。然而在巴西,每個月實收就是當時的一萬多港幣,中間的差價,非常驚人。

今天沙特、阿聯酋一類國際的「遊牧外援工程師」,普遍待遇遠高於本地人,通常作為「海外專才」起薪點高,而且有更多約滿獎金、假期、hardship allowance之類。但正因如此,「一國兩制」,他們普遍住在expat圍爐取暖的地區,自成一國,公餘就是在自己人的地方玩樂,和本地人接觸非常有限,也就是非常離地。

出人意表的是,當時三叔在巴西的待遇,除了公司送一張到巴西的機票,其他的一切,都與巴西本地人無異。這反映當時巴西中產的收入高到甚麼程度,而這正是昨天談及的軍政府經濟政策:盡力讓國內中產「先富起來」,用他們的消費力帶動全國經濟起飛。這政策自然有利有弊,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三十年後巴西又迎來左翼總統盧拉,正是報應。

巴西這種「一國一制」的勞工政策,卻也有它的好處,就是令辦公室內部容易融合,不會因為同工不同酬而明爭暗鬥,也鼓勵了外來僱員不以「專才」自居,有更多誘因融入當地社會。大概沒有多少今日到沙特、阿聯酋工作的香港expat,會嘗試學習阿拉伯文,因為根本不需要用。但三叔在巴西時,是有認真學習葡萄牙文,並和當地人hang out的。他的最大興趣是打橋牌,到了巴西,依然會參加當地橋牌比賽,此外還有足球,自然如魚得水。

外來僱員和巴西本地人的最大不同,其實在於體質。三叔說,他們外國來的普遍不會外出到工地的地盤,因為巴西有很多風土病,公司規定只要到地盤,就要打十多種針對各種疾病的預防針,而且不是one-off。本地人體質習慣了,或從前已經不斷打針免疫,就沒有問題。這一點,令外來僱員更多負責「紙上談兵」,多少還是有階級存在,不過畢竟還是要團隊工作。比起今日的「國際遊牧工程師」,已經落地多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