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立陶宛讓台灣成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之後,不少國家都躍躍欲試,就看立陶宛能否頂住中國壓力。目前立陶宛內部尚在拉扯中,結果可以影響深遠,如果最終未有跪低,其中一個可能效法的國家,就是捷克共和國。

剛當選捷克新總理的費亞拉(Petr Fiala)領導的中間偏右政府在12月中旬上台,而其內閣成員、擔任外交部長的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一上任便「不演了」,高調發表要重新檢示與中國關係的言論。分析人士預料,新執政聯盟或將重拾前總統哈維爾(Václav Havel)以人權價值為導向的外交政策,而中國勢必反擊。

捷克在去年10月中旬舉行眾議院大選,由人民民主黨(ODS)、傳統責任與繁榮黨(TOP 09)及基督教民主黨(Christian Democrats)組成的「一起」聯盟(SPOLU),以及海盜黨(Pirate party)和市長與獨立人士黨(STAN)組成的「海盜和市長」聯盟(Pirates/Mayors),一共取得過半國會議席(108/200),獲得合組新政府的權力。在政治制度方面,捷克行的是議會內閣制,即總統為國家虛位元首,而議會雖由參、眾兩院組成,但眾議院才是政治權力的核心,眾議院最大黨的黨魁將由總統提名下成為總理,是政府的實質領導人。現任總理費亞拉便,是最大黨人民民主黨的黨魁。

雖然在總統澤曼(Milos Zeman)執政下,捷克與中國關係友好,在2016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捷克,成為兩國建交以來首位到訪的中國領導人,更與澤曼互簽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聲明。但現任總理費亞拉早在澤曼執政時,已多次炮轟後者對中立場過於軟弱,費亞拉認為對中國卑恭屈膝不但會失去西方盟友,同時亦不會贏得中國的尊重。年前捷克首都布拉格市長已經積極和台灣拓展關係,現在假如是上升到國家層面,北京反應恐怕比對立陶宛更激烈。

重拾哈維爾的人權價值外交?

但這樣的趨勢,並非空穴來風。近日執政聯盟的五黨黨魁簽署聯合執政協議,內容提到捷克政府未來的外交政策,將會積極支持公民社會、促進人權和民主,實際行動包括推動捷克版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Magnitsky Act),在通過後,捷克政府便能對侵犯人權的個人和企業實施制裁。

此外,聯合執政協議又特別提到台灣是需要加強關係的「夥伴」。新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在上任後的首個記者會,根據中國官媒的說法便「口出狂言」,說要推動「人權外交」,好恢復捷克的名聲,並要重新審視捷克與中、俄兩國的關係。值得留意的是,利帕夫斯基在成為外交部長前,已多次抨擊北京政府對維吾爾族的種族滅絕行為,並指「反對這種不公不義是我們的職責!」

近日美國之音訪問捷克智庫「歐洲價值觀智囊團」(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主任揚達(Jakub Janda),揚達亦提到利帕夫斯基對中強硬。而在現實政治的角度來說,捷克確是有誘因友臺抗中,畢竟台灣為捷克創造超過2萬4000個工作機會,而中國只創造4000個。揚達預料捷克將成為下一個立陶宛,並受到一系列包括經濟脅迫、政治騷擾等「中國特色的禮遇」,而捷克確實是「玩得起」,畢竟捷克出口只有1%到中國,中國要制裁捷克亦不是易事。

因此,目前北京以制裁「所有含有立陶宛原料和製成品成份的產品」方式,通過局部制裁歐盟,讓德國給予立陶宛沉重壓力這一招,其實也是殺雞儆猴。和立陶宛相比,居於歐洲中部的捷克更是深深坎入歐盟經濟體之中,假如到了捷克被德國施壓,就更難迴避。但如果歐盟從此真的團結起來,改變對華依賴,卻是釜底抽薪,不過就不似是現有歐盟領導人有魄力能處理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