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假如2021年的「新香港」已經令人窒息,2022年還會發生什麼事?假如劇本是「除了可以用來融資、洗錢,南深圳一切和北深圳看齊」,「需要」「完善」的事,自然還有很多,例如語言政策。

近日「新香港」「教育界」不斷在《文匯報》、《大公報》等發文(其實也沒有多少其他媒體了),呼籲全面以普通話、簡體字教學之餘,更要以之為香港官方流通語言文字。引述其中一段教育大學前副校長鄭燕祥教授的話:

鄭燕祥直指,語言應發揮維穩功能,讓市民有法可依,按規辦事從而維護社會穩定。「自從回歸以後,政治意識形態改變並成為一個嶄新的模式,卻欠語言的政治社會化工作」,導致現在大部分年輕人缺乏民族自信,最後更導致社會動盪。即便《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社會仍有怨懟之聲,尚待撥亂反正。對於普通話、簡體字與粵語、繁體字之間的衝突,鄭燕祥解釋,兩者的功能性不同。普通話、簡體字是為了維護國家穩定,並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平台。所有人用同一種語言,人們之間能夠互相理解、分享,發揮語言強大的影響力,使民族團結。

鄭教授曾與我共事,平日和藹可親、reasonable,也不是政治人,現在也發出這種言論,徵兆不妙之至。但在「大一統」角度,容許香港政府、議會、媒體繼續以廣東話運作,而不容許上海、寧波之類有自己的語言,無疑是「不合理」的;香港的繁體字與台灣、海外華人構成先天連結,容易「混淆」「一國」身份認同,在上崗上線的角度,自然也是「合理」的。只要沒有本土文化,自然也就沒有本土主義,二千年前秦始皇的智商,不會和今日一尊差多少。

假如明天有旨意,無論「新香港」那些官僚自己的普通話水平多麼可笑,都必然走出來大力支持。想起這樣的場面,就像尊子那張漫畫,一批老人興高采烈地除褲自閹,充滿「喜感」。

根據正常邏輯,「新香港」再瘋狂,都不應該 / 不需要去到這地步。但目前所有安全閥都已經破除,一切都往最極端方向發展,留下來的人應該要有心理準備。而海外傳承香港文化的使命,也會比預計中更重要。時間不等人,大家不妨隨便在網絡搜尋一下「香港」關鍵字,沒有了主要媒體、組織的全部archive,現在已經面目全非。五年後,假如搜索「香港」,結果和簡體字搜索北深圳,可能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