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國殤之柱」(Pillar of Shame)在香港沒頂,但其實在世界各地早就遍地開花。

這系列雕塑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製造,主旨是紀念人道被肆意凌虐,意在提醒世人這些可恥的事件不能重演。每尊雕塑都是八米高,材料為青銅、銅或混凝土。

按高志活的說法,雕塑呈現的撕裂、和扭曲的身體,象徵外物對個體的侵食、不尊重、與貶低;黑色象徵悲修和失落;雕塑則是受害者的另類體現。

國殤之柱共有(或曾經有)6座,除香港外,另外5座分別位於意大利羅馬、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巴西利亞、德國柏林、以及丹麥哥本哈根。

第一尊國殤之柱在1996年面世,當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在羅馬召開峰會,高志活為控訴因世界資源分佈不均而導致的全球性飢餓,及其造成的死亡,於是將第一座國殤之柱放在羅馬奧斯蒂恩斯(Ostiense)的航空大廈裡。這個雕塑後來成為這個峰會的某種象徵,雕塑亦在峰會結束後被移走。

第二尊國殤之柱是我們熟悉的香港國殤之柱,背後意義為悼念中國六四事件的死難者。雕塑在1997年從丹麥運抵香港,並在同年的六四晚會在維多利亞公園首次展出,接著在多番波折下,被移到香港大學。然後,便沒有然後了。

第三尊國殤之柱在1999年雕成,紀念和榮耀在1997年墨西哥Acteal大屠殺中,45名屬於民間社會團體Las Abejas並被殺害的原住民。這專國殤之柱原於墨西哥城展出,後改於Acteal展示,現在仍然「健在」。

第四尊國殤之柱出現於2000年,紀念於1996年巴西埃爾多拉多卡拉雅斯大屠殺(Eldorado do Carajás massacre)中,因示威而被射殺的19名無地貧窮農民。該雕塑原於巴西利亞國會前展出,以抗議權力對不公的無視,在展出2日後移走。雖然受到不少右翼人士追擊,但雕塑仍屹立不倒,現豎立於發生大屠殺的城市Belém。

第五尊國殤之柱原來計劃在德國柏林展出,以向納粹政權的受害者致敬,原來的計劃是將國殤之柱豎立在一個由前集中營倖存者打造的一座青銅平台上。但後來倖存者協會關閉,主辦方亦沒有籌募到足夠的資金,是故該項目最後胎死腹中。

最後一尊國殤之柱則在2020年在丹麥議會前展出,肯定香港抗爭者對民主自由的追求,除了高志活所屬的NGO外,丹麥的綠色政黨The Alternative,和國際特赦組織亦有參與是次計劃。該國殤之柱是經過修改的版本,除了呈現一些撕裂和扭曲的身體外,雕塑的四角豎立戴著豬嘴、頭盔、眼罩的香港抗爭者雕像。雕塑在展出3個月後移走,期間不同關注人權的團隊曾在雕塑旁舉辦各種治動。

最新消息是:最新一尊國殤之柱將於台灣復刻出現,以延續香港精神。極權摧毀物質,卻造成永續精神,正是求仁得仁。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