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上月將中國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等級由「大使」降為「代辦」,北京再次試圖出手「報復」立陶宛。《路透社》引述立陶宛官員和商界人士透露,中國除了讓自家海關把立陶宛取名,近日更向全球跨國企業發出警告,要求它們斷絕與立陶宛的連繫,否則將面臨遭中國封殺的下場,彷彿把「和立陶宛做生意」等同於「支持台獨港獨」,其橫蠻無理,再次令西方人大開眼界。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阿多梅納(Mantas Adomenas)向《路透社》表示,跨國企業收到來自中國當局的訊息,指若它們繼續採用立陶宛供應的零件和產品,將會面臨被拒於中國市場銷售、無法從中國得到供應品的後果。自月初起,立陶宛被中國進出口清關系統除名,而且停止對立陶宛進口貨物提供出口信用擔保,但那只是直接針對立陶宛貨品,現在卻是企圖連和立陶宛進行貿易的各國企業,都一併施壓。

面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打壓招數,阿多梅納似乎不以為然,表示是否「稱台灣為台灣」應該是由立陶宛自行決定,北京無權越俎代庖。事實上,立陶宛與中國的直接貿易金額並不多,但立陶宛經濟本身依賴出口,若跨國企業(尤其是歐洲公司)屈服,放棄從立陶宛進口貨物,這後果卻嚴重得多。

立陶宛政府高層向《路透社》透露,當局正籌備設立基金,保護當地公司,免受中國報復措施影響。立陶宛政府亦向歐洲盟友求援,而歐盟代表週三表示,若其成員國面臨他國的政治壓力或脅迫措施,歐盟會挺身抵抗。不過與此同時,中國也動員歐洲親華輿論,批評立陶宛「自私」、「置盟友利益於不顧」,從而離間歐盟與立陶宛的關係。

整場角力發展下去,似乎逐漸會變成對歐盟的終極壓力測試。假如歐盟不支援立陶宛,而大企業都不再和立陶宛做生意,中國就找到歐盟的軟肋;但要歐盟支援立陶宛,則可能等同全方位與中國市場對立,以目前法、德領導人思維,則絕無如此勇氣。北京正是對歐盟的真正立場有「信心」,才繼續步步進逼下去。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