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Join the new SimpleX Chat Group!

Content

看見老牌歌手譚詠麟近日的新聞和回應,其實,感到非常欷歔。畢竟,他曾經是幾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香港最當紅的偶像(幾十年前)。他有好幾首歌我都很喜歡,例如《幻影》、《誰可改變》,還有那首他已經不會再唱的《傲骨》。

But 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

在不只是新一代、還有越來越多的我這一代眼中,「譚校長」這名字,已經代表了結構性的醜陋、bad taste。他的淪落,有相當代表性,不少曾經獨當一面的上一代精英,來到今天,淪為藍絲,不思進取,因循苟且,都是同一種「校長病」:

1. 作為一位藝人,譚詠麟走紅之後,似乎沒有任何進步和突破,而且也沒有任何意識要有進步和突破。這就令他的音樂,失去了時代的靈魂,變得越來越庸俗。相比下,他同代的張國榮、梅艷芳、羅文、黃家駒,都很刻意的尋找新路線,很介意被視為食老本,乃至因此而給予自己過多的壓力,間接導致英年早逝。但「擔心失去創作靈感」,從來不是譚詠麟的憂慮。自從九十年代開始,他就給人一種混飯吃的感覺,這種「想當年阿叔幾勁」的「油條feel」,在商界、政圈、學界,都很令人熟悉。

2. 他當初被稱為「校長」只是幽默,想不到久而久之,就真的以「樂壇校長」自居,彷彿任何後輩都要學自己的一套,才可以成功。而他每次和後輩同台,都似是江湖叔父般出場。這種hierarchy,開始有了強化社會地位的功能;諷刺的是,在這個江湖越爬得高,星味卻越低。他自從欽點李克勤為接班人,成了「樂壇比利」,就以指點江山為樂,而無視現在的流行樂壇、電腦音樂創作,都不是他那一代人所能理解。

3. 譚詠麟當初成為選委、支持董建華,可能還是出於天真、「社會責任」。但到了出席撐警集會、經理人發聲明也九唔搭八強調他是「位高權重」的「中國香港選委」,這就證明了他真的很重視這些虛銜。然而要他認真論政,卻老是打哈哈,這種虛偽程度,甚至比他那位起碼勇於表達「政見」的好友陳百祥更討厭。這也令北京發現了香港演藝人的死穴:一個荷蘭水蓋,就足以騎劫香港演藝界的所有龍頭,難免看輕香港人。

(說來,我在某個場合,算是和他開過一次會,他的江湖氣場,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4. 譚詠麟也有搞過公司、說是「培養新人」,但其實只是用「新人」來堆砌一間科網公司搞財技,未見他有甚麼見得人的徒弟傳世。這和桃李滿門的梅艷芳、羅文、杜麗莎相比,反映他從來志不在音樂。而據說他「教」新人的內容,都是要飲酒、social之類的「混」功。他的legacy本來非常豐富,足以令香港文化發揚光大,但他卻令這些遺產「中國香港化」,繼而令整個時代蒙羞。

5. 他到中國大陸發展,本來沒有問題,市場主導是任何經濟體的自然選擇。但他得以打入中國大陸市場賺人仔,靠的正是八十年代無數香港樂迷賦予他的光環,而不是歌藝和實力。然而他在大陸登台時,只會不斷把自己的經典廣東歌變成普通話版,玩大陸遊戲,和家燕媽媽登台沒有分別;其實以他(本來的)級數,理應有條件堅持更多的本土風格,就像日本藝人到大陸登台,無論多遷就,都有底線。

但譚「校長」在大陸,經實踐證明,似乎是無底線的。

這些心態加起來,就是最緊要有飯開、有錢搵、享受人生,但名成利就之後,看不到他有任何價值觀的追求,也毫無興趣接觸新時代。他其實知道自己的基礎,一切來自香港,卻刻意為了「混飯吃」,而打擊一切令他的老本有可能受影響的「外力」,無論是不聽話的新一代,來自自由世界的意識形態,還是他已經out of touch的音樂。

假如每一位社會賢達都是這樣的心態,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最理想的社會狀態,人類不會進步,人性不會美好,除了和動物一樣可以衣食住行聽雞啼,就是渾渾噩噩一生。這樣的七十多歲老人家,假如有妙齡少女送上門,不當「嗟來之食棄之可惜」,反而奇怪。

但可惜,香港就這樣毀了。

Files

Comments

MW

呢排真係好多德行’傷街‘的愛國名人被割韭菜。

CT

其實都無乜好講,價值觀完全唔同 所以人和動物係有分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