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南韓軍人威權時代的獨裁者全斗煥病故,終年90,終身未曾為死傷數千人的光州事變道歉和悔疚,也從未對整個白色恐怖年代真切反思。然而全斗煥雖然民望甚低,但他的前任獨裁者朴正熙(前總統朴槿惠的父親)始終在民主化後的南韓維持著一定支持度。

這種心態,很值得我們思考。

南韓的長期軍人獨裁管治,自然是冷戰產品,一切以反共之名,就可以合理化種種違反人權、民主的高壓行為。這和戒嚴時代的台灣、乃至前期的新加坡李光耀,非常接近。美國對這些盟友本來全力支持,直到冷戰開始終結,才陸續對它們施壓改革開放;要是沒有這個大環境,南韓、台灣能否有今日的民主化,其實也是未知之數。

諷刺的是,「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某程度上卻是這樣起家的:經濟封鎖另一邊的陣營,然後內部也打壓民主自由,政府卻宣傳全民拼經濟,加上都是冷戰期間的某種白手套,在早期全球化自由貿易的協助下,逐步變成發達經濟體。

朴正熙上台時,擁有日本人留下主要重工業設備的北韓,本來經濟數字比南韓更好(南韓獨立時的GPD甚至不及同期的「非洲明珠」加納),扭轉雙方形勢的正是朴正熙的「漢江奇蹟」,他任內提升了南韓人均GPD20倍。加上新加坡獨立後的經濟表現拋離馬來西亞,台灣經濟拋離文革時的中國大陸,一度令「威權政治才能發展經濟」這套「主流論述」,被看作理所當然。

朴正熙死後的民望,比全斗煥要高得多,否則他的女兒也不可能當選總統。但在獨裁層面,朴正熙和全斗煥其實不遑多樣,較受歡迎只是基於一籃子個人因素:朴正熙的父親曾任朝鮮王朝末年武官,棄暗投明參與東學黨起義,令朴正熙有了家族光環,不像全斗煥純粹是靠當兵上位的nobody;朴正熙曾在二戰、韓戰真正作戰,不像全斗煥其實從未打過仗;朴正熙可以說一手扭轉了南韓的經濟結構,不像全斗煥頂多能說守成;還有朴正熙以清廉著稱,全斗煥卻有貪污證據流傳後世。

但光州事變的出現,與及那一代南韓青年被不斷實彈鎮壓也不怕死的勇武精神,充份反映了「威權政治才能發展經濟」的模式,完全是站不住腳的。任何人民在得到基本經濟滿足後,必然追求精神層面的自由解放;而即使單論經濟本身,南韓要不是民主化後經濟再轉型,發展出後來居上、比日本更厲害的文化產業和Samsung,假如單靠七十年代的出口導向經濟體,早就步向瓶頸。須知同樣奉行類似威權管治模式的美國冷戰盟友,還有菲律賓的馬可思:馬尼拉本來是「亞洲國際都會」、菲律賓本來被看作遠東最有希望的經濟體,卻正是在馬可思任內被迎頭趕上。

所以南韓人對朴正熙的觀感,不會轉移到對威權政體的接受,更沒有「過戶」到全斗煥身上。今天南韓的民主繁榮,是無數人奮不顧身爭取回來的,而且數字能證明這是南韓更上層樓的轉捩點。對某個急速走回頭路的大國而言,朴正熙、全斗煥的故事,好應該參考。不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又有甚麼辦法呢。

Files

Comments

MW

看過’逆權司機‘和’逆權律師‘兩部電影,自覺慚愧。

Li Kaifong

這些「美國代理人」,不論是南韓、南越還是菲律賓,如果是「貪而未暴」,像阮文紹、馬可斯,也不至於留下太大污名;如果「既貪且暴」,像全斗煥,就遺臭萬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