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一個國家挑戰中國後,能否全身而退?小國立陶宛的命運,正受到全球注視。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近月支持台灣加入世衛、又向台灣贈送疫苗,更宣佈與台灣互設以「台灣」命名的代表處。立陶宛新執政聯盟支持「在台灣為自由而戰的人們」之餘,今年該國50多名學商政界人物更成立「立陶宛—台灣論壇」,支持台灣更積極融入國際社會。中國則以召回駐立陶宛大使、限制貿易和暫停鐵路貨運等回應。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強調,不會在台灣問題上退縮:「我總是堅信,有以尊嚴的方式來解決此問題的方法」。

茨貝吉斯以澳洲為例,指澳洲去年呼籲對武漢肺炎病毒的起源進行獨立調查,並阻止華為在該國建設5G網絡後,北京採取了一系列貿易報復措施,但澳洲一直拒絕讓步,最終發現中國的施壓並不奏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蘭茨貝吉斯通話時強調,美國「堅定不移地聲援作為北約盟友和歐盟夥伴的立陶宛」。

立陶宛如此挺台,有本身的意識形態原因,並非單純不滿中國。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接受台灣《中央社》專訪時表示,立陶宛從蘇聯爭取獨立的過程中,中華民國政府曾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它於冷戰期間,曾未承認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是蘇聯的一部分,「立陶宛人對此感念至今」。立陶宛國會議員斯特波納維丘斯(Gintaras Steponavičius)作為「立陶宛—台灣論壇」主席,指立陶宛有反抗極權重獲自由的歷史經驗,在獨立成為民主國家後,仍深受俄羅斯的威脅,因此對台灣的處境,特別能感同身受。

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多次挺台的措舉,似乎終於令台灣人掀起了報恩潮。據台灣聯合信用卡中心資料顯示,立陶宛成為台灣海外「碌卡」消費的第7名,自今年2月下旬起至6月底為止,台灣民眾在立陶宛「碌卡」逾11.2萬筆,金額超過25.4億台幣。目前立陶宛與約300家台灣企業有往來,以進口食品為主,以朱古力、啤酒和餅乾為主。雖然台灣市場、消費力不可與中國大陸同日而語,但中國也不過佔立陶宛貿易大約3%,台灣的「報恩潮」對立陶宛經濟,正是及時雨。

(綜合中央社、外交政策、rfi、經濟日報)

Files

Comments

milia chan

2019年去過Lithuania 首都 Vilnius, 當地充滿生命力,亦非常安全。現在更敬佩他們清晰的立場,他們從「反抗極權重獲自由的歷史經驗」可給香港人一個借鏡。

Mr ABC

剛剛在 https://www.balticshop.com/index.shtml 買左D餅呀手工制mug(https://www.balticshop.com/cgi-bin/category.cgi?cat=0618&title=Lithuanian_Clay_Mugs),好似幾靚,過幾禮拜看寄到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