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香港今日能夠在國際間有重要地位,有賴於自90年代起蓬勃發展的金融業,奠定香港長年穩定的基石。而打造這個基石的背後,是一群在97年回歸前後,無懼前路茫茫,仍選擇回流打拼的香港小伙子。24年一轉眼過去,當年的小伙子已屆退休年齡,步入收成期的他們又何以放棄前勞,毅然回到最初的起點?

Brian是一位在香港金融業打滾20、30年的「老行尊」,當年在海外修畢中學、大學後,選擇在97年正值回歸之時回港,成為回歸後第一批畢業生。形容自己是「紅褲子」出身的他指,在全融市場上和他年紀相近的背景相同者彼彼皆是:正式入行一邊累積經驗,一邊繼續修讀更高學位。

他認為當年選擇回流,其實並非甚麼艱難的決定。回憶97年的時候,當年全球經濟市場並非向好,Brian覺得當年只要懂廣東話的,幾乎大部份人都會選擇回流。

在金融圈打滾超過20年,伴隨著香港起飛的Brian如今回望,認為香港能取得成功的要素並非全然是金融業,而是金融業背後的制度。Brian指香港過往的制度健全,於法制和政策上都有利一個健康的金融業發展,令在外的投資者都對香港的市場投以無限信心,願意投放更多的資源。

另一方面,在內的中國市場資金隨回歸後亦不斷進駐香港,由2003年起的北水南調下,不同政策如滬港通等,都令香港成內外資金的匯聚地。Brian直言在2008年京奧後,國際憧憬中國的市場下,是「最歌舞昇平的時期」,亦是香港「最黃金的時期」。

但在風光的背後,Brian也坦言中國和香港在金融市場上的關係,漸漸已經「由水乳交融變成水火不融」,而分水嶺正是2008年。

Brian認為以前的中國剛開放時,極度缺乏和國際市場打交道的經驗,過去活在內縮封閉的市場下,並不知道和國際溝通的一套語言,故需要香港人的知識,香港的法制,和香港所能帶來的資金。他形容在早年中國的公司即使來港開設分公司,行政總裁都會起用香港人,而且給予香港公司很大的自由度,都是如今再不復見的情況。

「因為佢哋慢慢知道個遊戲規則。」Brian指自己08年後因業務,曾有一段時間頻繁地到中國,當時已很明顯感受到中國對香港人的重視程度慢慢降低,理由是他們已經熟習了和國際做生意的方法,香港人已經不再重要。

另一方面中國自2008年起,和外國資金作業務合作時,已經不願意提出金錢。Brian形容是「空手入白刃」的生意手段,即中國公司出地方、出名銜,而資金則由香港一方投放,但這種「你出豉油我出雞」的生意模式,往往中國一方都佔較大的股權,變相控制整個業務。

他形容在中國的生意模式下,一旦投資資金予中國市場,即使帳面獲利再多,都不可能取回任何回報,變相如一個吸引外國人的騙局。而中國的傳統——不跟法律規矩、「搬龍門」等情況頻生,就進一步令金融體制被玩壞,最終影響的是對香港金融體制的信心。

所以對於《港區國安法》的出現,Brian指這不是香港金融制度崩壞的開始,而是走向終章。他直言在中國出現資金不能撤走的情況時,對如此不持續性的信心已經出現動搖。「做金融計風險,都係根據已知嘅嘢姐」,但眼前的情況是隨時又多一項指令,某刻又多一條法規,「自己都說服唔到自己」。

但Brian認為,即使在《港區國安法》之下,亦不代表香港的金融體制就此崩壞,和中國化為一體,「香港依家嘅獨特地位都係存在。」他指香港仍然有自身的價值,故應有許多事情可以做,「雖然個規矩大家都知變咗,但都仲會係資本主義嘅包裝」,舉例現時香港借消費券落力推動電子消費,其實就是希望將人民幣在港流通作鋪路,從而有能力再跟進一步。

「只要唔係有入無出都仲可以。」Brian認為要直到中國正式主動終結一切,即將一國兩制的包裝除去,否則依然會有外國的資金憧憬中國的市場,而經香港的金融制度投放,就如中國的大企業在美國集資,縱使美中關係再差,依然能夠幾十幾十億的上市。但Brian亦指出,肯定的是香港市場的信用,在未來只會不斷被削弱。

時間回到1月底,當然是國安法生效後的第一個1月,2021年的1月24日,發生了一件對金融業也稱得上大新聞之事,沒有上市過任何一台汽車的恒大汽車向6名投資者配售9.52億新股,成功集資260億港元,而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事隔一個月後,股價卻竟然翻倍。

然而恒大汽車的故事,早就在國內國外被針鋒相對過,甚至近月連官媒也狠批過其「紙上做車」。如非1月底的一輪大額配售加持,之後的股價翻倍可能從來不曾出現,但卻令人更驚奇的是,打開交易文件,其中一人是甘比。

這裡先補充一個資料,甘比在今年2月18日成為華人置業行政總裁。華人置業早於2018年中大舉購入恒大的6.5%股權,同時期甘比亦持有恒大1.49%股權,等同她一人已經佔有恒大股權8%。

恒大近年財困已經屬公開的……也再談不上是秘密了,反正負債累累是街知巷聞的事,近來不斷設下數以千億計的減債目標,將2022年的減債目標設為4000億以下,這樣想起來,恒大汽車就好像解釋了些甚麼。

然後言猶在耳,一宗飯局後的涉嫌企圖強姦案,席上者馬上羅列在各大報章,大家或者只記得兩區一鄧——香港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入境事務處處長區嘉宏及香港海關關長鄧以海,但陳奮,這場飯局的主推手,正是恒大集團香港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上星期華置公佈甘比接任後的首次業績,半年間盈轉虧,近11年來首次不派股息,更罕有地預警恒大股價急挫影響,稱由6月底至8月13日所持恒大股份市值再跌逾四成,或構成業績期後「重大不利變動」。同一時間,這邊廂恒大傳出將賣出香港總部大樓套現,更傳過將出售其他資產,包括恒大汽車。

那邊廂,還未見過有一輛恒馳在香港落地。

Brian說,對市場信用最大的削弱,何時都是官商勾結。但這種中國數千年來的利益輸送固有文化,在近年的應對態度亦漸漸有變。梁錦松偷步買車最終換來下台謝罪檢討,但如今可見的卻是不斷又不斷的有恃無恐。

他舉中國國內的多個著名鬼城作例子,對於香港人可能會覺得神奇,何以築起成千別墅無人住,但Brian卻指出親身觀察過,這些「別墅」甚至無窗無門,因為說穿了只是一棟棟的政治別墅,為一個政治任務而生——GDP。

這些所謂的樓盤由始就肯定終將拆毀,只是由興建到拆除,每一環都有經濟的產生,就自然有GDP的出現,和資金的圈套。Brian直指恆馳的例子,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以虛擬的東西作圈錢,至於圈回來的錢用途何在,又是否合法?

這法律的事,不見近來又有大改嗎?

在香港高薪厚職多年,Brian如今也就此別過不回頭,提到關鍵依然是教育,「始終有家室嘅時候,教育先係最核心要關注嘅」。Brian也坦言到一個新地方從頭開始,尤其是在紙醉金迷的金融業多年,一時間要接受收入打折總有抗拒。

不過他也提到有不少人都選擇毅然放棄,甚至有人寧願不再從事金融。理由是當香港的遊戲規則已經改變,即使物理上能夠適應新的玩法,但心理上也不願意屈就,畢竟有些美好的過去,就只想好好保留。Brian也提到,近來在國外也聽聞有例子,是家長極力排除子女再接觸和香港相關的一切,甚至連中文都不願多用作溝通,就生怕子女會步父輩後塵,他日也再次回流。

又或者,一旦再說下去,理解下去,那些美好的過去,就會被新的記憶所佔據。

又或者,不用太久,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名字,也只是美好的過去。

而已。

撰文:《堅離地球》記者安源曲

Files

Comments

Mikan

唔完全同意作者所講既,其實金融呢行好現實,當歐美大國既經濟已經發展完成同冇growth既時候,外資公司只會繼續係大陸投資,而法治係相對既,香港既對金融業既優勢係1)英文作為主要工作語言,比大陸日韓都外國人friendly,2)相對既法治同完善既法制,至少純商業角度黎講,同埋一般expat根本冇興趣local政治,點拉點鎖都唔會有太大反響(例外既係新聞界工作既expat相對會同情民主運動)3)地理上近大陸,semi-automous半個自己人,大陸客又多落黎(新加坡太遠),係香港有office亦有表忠作用。 歸根究底,只要歐美一日唔爭氣,外國資金亦會繼續轉向大陸賺取高息同potential growth,而香港金融市場就會連帶獲利,問題在於民主退潮而歐美接連係疫情、外交(如最近阿富汗)happened to get everything wrong,就更助長大陸既崛起。 當然最後都講句,我同意有細路既話呢個時勢唔好比佢讀本地學校係岩既,但我覺得國際學校比全家為左細路而移民係更好既選擇(假設呢個係最大誘因。。。) 利申:外資公司金融人

George

我認同你睇法。講得難聽啲,外資尤其華爾街投行只係獵犬,除非主人(美國政府)勒住,否則邊度聞到金錢腥味就會追捕到邊度,係唔會有任何道德包袱(有很多案例因投行為賺取利益而涉及專權政府非法勾當,如1MDB)。當然,他們有自身一套風險管理及評估,如果盤算利益不足以彌補被獵殺風險就會收兵。我就覺得北京同華爾街巨頭能否取得「互惠互利互信」秘密協議,而波譎雲詭的美中關係會否令美國政府隻眼開隻眼閉,定係要所有利益集團歸邊,才是決定新香港財經命運主軸。

Mikan

教育方面,個人經驗,加拿大主要城市溫哥華多倫多,比起香港更中國化,呢十年移民太多,華人細路(講緊english speaking既)都係tiktok睇大陸劇,自由空氣下冇危機感,長大後會唔會只會更親中其實好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