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有48年歷史、接近10萬會員、200員工、自置物業、香港最大規模的工會教協,剛宣佈解散,充份反映《港區國安法》打擊一大遍、只照顧一小撮人的性質,與及「新香港」再不容許任何有號召力組織存在的現實。不少朋友覺得:是否這麼快就要宣佈解散?如果司徒華在生,又會如何?但現在是全新南深圳時代,我們必須使用全新框架,去閱讀一個不按過往邏輯運作的政權,究竟會做甚麼。

Team A Team B 的分工合作

這個政權的《國安法》劇本,就是一方面要徹底改造香港的政治生態、社會面貌、意識形態,這些層面一類和普通中國城市看齊,沒有民主、沒有自由、沒有信念、沒有互信,另一方面卻要維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包裝(已經不是地位),去服務中國金融業繼續融資、集資、洗錢、走出去。這兩個目標,貌似衝突,但共產黨認為可以並存。於是我們看見,這個政權的Team A 負責高壓、恐嚇、濫捕、濫告、批鬥,Team B 卻不是如某些人想像那樣負責懷柔、派糖。

那Team B 在做什麼?答案是根據Team A 的「鬥爭成果」,將部份被「鬥倒鬥臭」的組織或人「改造」,逼他們牽頭公開認錯、示眾、接受「新時代」「美麗新香港」的「完善化秩序」,例如面目全非的「選舉」制度、洗腦教育、社會檢控、或整個《國安法》的「合理性」,而希望他們昔日的公信力和mandate,可以瞞騙國際社會,或起碼讓那些需要中國市場的外國投資者自圓其說:看,這個「民主組織」還在、這位「民主派領袖」還參加選舉、這份「反對派媒體」還能出版,香港一切如常,大家繼續做生意吧。

至於這些被鬥倒後的人和團體怎樣被靈魂奪舍,活在「新香港」白色恐怖惶恐中的人心知肚明,問題是他們名字沒有改、組織沒有改,而怎樣自我修正,就不容易向外人解釋,「大外宣」要用他們被掏空靈魂的軀殼來當花瓶,就可以交功課,KPI就達到目的。

基於上述政策,北京在「新香港」的劇本,確是需要「忠誠反對派」去為「新時代」背書的,而且這些「忠誠反對派」不能只有湯家驊、狄志遠和馮煒光,而是必須有本來反對陣營的頭面人物。昔日民主黨走入中聯辦,確是「有心人」做了大量工作去「統戰」、展示「誠意」的結果,那是一種過時的方式:現在北京明知道香港人不可能真心接受這一套,卻以為通過威逼(而毋須利誘),只要「去得夠盡」,就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失敗實驗一:《蘋果日報》

「忠誠反對派」的第一個實驗品,其實是《蘋果日報》。現在《蘋果日報》已經消失,黎智英很可能被判終身監禁、甚或被送中,但本來這份報紙是否可以繼續營運、其他高層是否需要被捕被控立刻還押,根據正常邏輯,應該是有一個「摸底」過程的。以共產黨傳統做事作風,正如這裡兩個月前詳細談過,相信曾經出現過這樣的offer:董事會換成中間派,維持《蘋果日報》的牌頭,內容逐步過渡到《星島日報》或《東方日報》路線,這是向國際社會證明一切如常的工具。

只是從結果可見,不但黎智英不接受,由董事會、總編輯、CEO以下所有高層都不接受,他們不可能不知道say no對個人的即時代價,但依然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種悲壯的結局,很值得人尊敬。

失敗實驗二:教協

教協光速宣佈解散,根據表面證據,似乎劇情一樣。政府需要「忠誠反對派」,而教協的會員基礎遠超任何一個政黨和組織,真的有經濟實力和號召力,而且代表的中產、教師,知識份子畢竟是香港精英,假如願意「改變路線」,也具備向外國社會粉飾太平的功能。而且和《蘋果日報》相比,教協代表的老師普遍較為保守,雖然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堅定,但普遍枷鎖甚多、包袱甚多,面對極權的威嚇,理應更容易妥協。

自從《文匯報》、《大公報》吹風取締教協,然後林鄭月娥奉旨執行,打倒這個三年前她親自統戰的對象之際,教協做出了一連串「跪低」嘗試:發出非常軟弱的回應聲明、不敢據理力爭、然後刪掉所有網上教材、宣佈成立張文光領導的「歷史/國民教育小組」、承諾推動老師認識祖國...... 這樣的姿態,一度令人以為「忠誠反對派實驗」在教協身上獲得了成功,令人擔憂:假如教協被掏空靈魂,一切工作和教練沒有分別,主席和鄧飛也沒有分別,卻繼續存在下去,欺騙性就大了。

今天教協宣佈解散,反映教協領導層終於有了《蘋果日報》高層的同一覺唔: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化整為零,總比維持一個被奪舍的老品牌去欺騙世人有價值。

搖擺中的實驗三:民主黨

至於「忠誠反對派」實驗的第三個實驗品,自然是民主黨。假如民主黨依然參與今年被「完善化」了的「選舉」,初選47人案、區議員被集體DQ、民主黨元老紛紛坐牢、種種濫捕濫告,都可以得到最佳代言人去證明「一切如常」,香港還有「法治」、「選舉」和「反對派」。於是,我們看見所有相對有抗爭意識的民主黨元老、中生代,都先後入獄、流亡、退黨,「留下來的人」,溫和派的比例自然越來越多。但這形勢下「參選」,明顯不符合民情,也明擺著是被統戰,就算搬出「參選救手足」的「理據」,也沒有社會公信力。

這時候,就發生了日前的民主黨黨內「宮心計」奇案:一直堅定反對參選的元老李永達,6月才重出江湖當選民主黨副主席,據說是他探監期間被尹兆堅、林卓廷等黨友請出山,去穩定局面,其實就是把已經被「統戰」的「參選派」壓下來。想不到上任不到2個月,李永達就突然流亡英國,明顯這兩個月有突發危機出現,而他的最大威脅,不過是作為「拒選派」領袖,可見「有關方面」對這個「忠誠反對派」最後實驗的緊張程度。

然後,黨內一小撮少壯「參選派」居然公開以《大公報》慣用文宣揶揄李永達「叫人衝、自己鬆」,無論是政治、社會、民主倫理的無視,都叫人側目,引來獄中的尹兆堅、林卓廷等人公開反擊「契弟」,連元老如劉慧卿也聲援「拒選派」陣營,但「參選派」要員卻剛和初選案未被檢控的朋友開了「討論民生」的新YouTube Channel,而建制派媒體則吹風說後者是「參選派」領袖...... 誰是誰非、真相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但可見此刻民主黨內部滲透和鬥爭的慘烈,還有背後無形之手的操控,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程度。

究竟這個月民主黨發生甚麼事,聯繫到《蘋果日報》和教協的故事,大概心中有數。很快民主黨就要「表決」是否參選,假如「參選派」勝出,北京的「忠誠反對派」實驗終於有了著落,有關部門就可以慶功;假如「拒選派」勝出,那些要選的人只能退黨參選,號召力固然大減,劇本的如意算盤也就全盤崩潰。這種典型的特務政治手法,充滿腥風血雨,每一步都有違人性,但在某種政權眼中卻是理所當然的「常態」。在此再次向《蘋果日報》致敬、也向教協致敬,希望在不久將來,也能有機會向其實已經完成歷史任務、作出正確選擇的民主黨致敬。

Files

Comments

Chris Chan

參選派大概覺得過去出賣選民咁多次,大家最後咪次次都照含(淚投票),都唔爭在含埋呢次,況且今次賣港有功,話唔埋事成之後有一官半職做下。

Anonymous

初選47人 大部份還押 鄺俊宇 未被起訴 明白了 借某升官發財嘅人嘅說話 希望佢夜晚瞓得著 好人一世平安

charles oreo

余英時看的很清楚,教授頂好已經離開了,否則either 被統戰,or 被噤聲迫害,香港的美好被教授一樣的菁英帶到世界各地,花果不會飄零,走到哪裡,會跟隨你們在自由的土壤裡重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如大英博物館的諸多世界館藏,不問來處...

Anonymous

我看這些參選派不會真心歸順,我等小粉紅一於收集定佢哋反中亂港 搞港獨證據,到時去国安處參佢一本!

zzz1eep

民主黨應該拿出勇氣解散,其實講參選救手足或黨友,唔該滴眼藥水洗乾淨雙眼,真係唔好咁天真,只會你不斷讓步直至死亡那天

Brett Ho

呢個方向,都數到之後要被奪舍嘅不同機構。。。。

Andrew Wong

三個組織當年都主張'反英抗殖. 民主回歸中共'?

Chris Chan

唔關天真事,只係盤算緊點樣投共先可以爭取最大個人利益

Komodo_6116

教協係跪低都無用先解散喎

Wong Yolanda

教協要浴火重生,燃燒自己,照亮黑暗。

悉尼 袋鼠

呢個分析幾獨到。 呢一刻未將《北韓投票法》加入基本法附件三,所以而家香港選民,係繼續有唔投票、留响屋企躺平嘅權利。

Anonymou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very enlightening !

Alvin

黃營四大支柱界別一一社福,公營醫療,教育,法律一一兩年差唔多收服晒,冇後顧之憂落手的確清脆俐落。

Carson

呢啲唔難做,係睇係唔係真係咁做啫

飛揚

見到某新青年頻道,的確感覺很平行時空….

悉尼 袋鼠

經過蘋果日報、教協嘅「寧為玉碎」覺悟,越來越明白,教授點解對陶傑講過嘅「火燒金閣寺」,有咁深刻感受。

suzhou129

真。民主黨 賣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