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分享】一些香港精英名成利就,為何還要賣身求榮? (Patreon)
Content
【以下分享來自一位傳統精英背景的青年朋友,這是他對某些「精英行為」的反思。】
一直不明白:一些香港精英,名成利就,為何還要賣身求榮?
港英時代,一身西裝流利英語,滿口institutions,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回歸以後,卻可以滿身紅粉,為創黨百年感動落淚,滿口三權合作、繁榮穩定、維護國安。這兩套價值觀,怎麼可能在同一個人的腦裡並存?
然後明白,這一切是我們社會精英教育造就的必然成果。
這一代精英,由出生開始已經明白重要的不是價值觀、道德觀,而是社會「上位」的遊戲規則。幼稚園走不進CCKG、小學走不進直資一條龍,是輸在起跑線。中學要是中產就必須走進精英名校、有錢就進國際學校、更有錢就進伊頓哈羅。艱苦讀到中六,就再來一次激烈洗牌,進不到港中大醫科法律系、進不到中科大GBus、走不進牛劍春藤,幾百萬的教育投資就是前功盡棄,受盡父母親人午茶奚落,未到21歲,遊戲已經嚇然終止。沒有學位,你不會早上在中環Landmark、夜晚在潮流晚市與少時的競爭對手假惺惺地Insta your life, 因為你已經不再是同一個level的人,見到都要掉頭走。
整個過程裡,精英的心態是一致的 - 要明白遊戲規則,用盡一切方法上位,因為失敗的代價實在太高。什麼價值觀、什麼為民請命,其實都是假的。最重要是分數、名次與signalling effect,每一件事的計算都先要問自己,is this prestigious enough for me?
當每一個成功的role model都跟這一套,而你看不到任何有道德原則的社會領袖,甚至在職場裡會真心培育後輩的人也寥寥可數,這種自私自利的世界觀便完全成型。
所以,中二就已經看見班裡的精英為0.5分的"wrong mark"與班主任糾纏兩個鐘。中四就會看見十四十五歲的學生互相篤灰play the victim,因為知道二十年後的舊生聚會,那些年誰勝誰負,還會記得清楚。
當下社會的遊戲規則改變了,從自由社會化為了維穩至上,精英的心態卻一點沒變。
社會價值觀或許已經不同,但精英的唯一目標還是上位、上位、再上位。而這種心態是潛在的,精英甚至未必察覺自己有這樣的想法,他們會self rationalise all of it,告訴自己即使在極權社會還是有「空間協調」;規則改變不是什麼不公不義;要在「制度裡找出路」,即使制度已經把以往的香港消亡殆盡。這一切,其實只是潛意識還在盤算怎樣上位的藉口。
未來數年,香港步入威權時代。攀附權貴的小丑無論多麼可恥,也不及賣身的精英。我們會看到一群曾經在選舉制度下沒有未來的中間派,在徹底建制的社會裡成為一些「良心建制派」,說些丁點兒像人話的東西,令被霸權麻木的民眾以為香港還有希望。
這些人的成功,才是香港最徹底的失敗。因為香港的死亡,不會是壯烈犧牲,而會是在一片繁華的假象裡,一個曾經嚮往自由的人,與朋友catch-up的時候那假惺惺的笑容,那種步步為營、對被政權起底的恐懼與猜疑。